2012年高考語文真題(廣東B卷)(20)
下面是記者對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秦紹德教授的專訪。
記者:在教師節這一天,復旦大學為何向全體教師發出這樣的致謝?
秦:我們向辛勤工作一年的教師致敬,不僅尊重教師的一般性勞動,還特別強調一個重點:不能遺忘在學術領域耕耘多年、默默無聞的教師們。這些教師沒有受到媒體的過分關注——被媒體過分關注恰恰做不出學問——因此,容易被遺忘。在這一時刻表達對他們由衷感謝和深深敬意,是非常必要的。
記者:錢穆先生說過,做好學問,要“潛心十年”。
秦:是的,類似的說法不少。20世紀50年代,南京大學韓儒林先生就把范文瀾先生的治學精神概括為兩句話:“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這種甘做“冷板凳”的精神,就是堅守學術的精神——無論外面發生了如何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攀登學術高峰的路途中,一定要堅守學術。在這個方面,我頗為自豪,因為在復旦大學的歷史上,不乏甘坐“冷板凳”、作出卓越成就的學者,他們的精神,是復旦重要的精神遺產之一。
記者:這種精神的確是寶貴的,但是,是否非得寂寞才能出學問?不甘寂寞就不能出學問嗎?
秦:這個疑問肯呢過來自于現在一種有目共睹的現象:學術考核時,不少教師拿出了一大摞成果,十幾篇論文、好幾部大書,都是在有限的幾年內寫成的。但是,真正在學術界的人都知道,即使是一篇有真知灼見的論文,恐怕也不是一年半載就可以完成的。“著作等身”,只有在個別天才身上才能發生。我認為,在現行的考評體制下出現了那么多的“碩果累累”“著作等身”是不符合學術規律的。
記者:也就是說,做學問來不得半點浮躁,必須精心求實。其實,“寂寞出學問”也是中國學界長期以來形成的優秀傳統。那么,您認為怎樣才能真正耐得住寂寞?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