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家長要避免的十大志愿填報誤區
2012年高考馬上就要開始了,高考填報志愿成了廣大高考家長的一大難事,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填報志愿的十大誤區。
誤區一:越俎代庖,大包大攬
填報志愿時,最緊張的可能不是孩子,而是家長。說實話,大多數高三孩子對目前我國大學專業設置不是十分了解,對于想報考的專業既不了解其培養目標,也不知道相應課程,對就業方向和前景更不清楚。要想詳實了解這些信息又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正在緊張學習的高三考生難以有較多精力顧及,這時作為家長,不妨代做資料搜集的功課,但又萬萬不能在孩子選擇專業方向上越俎代庖。
一些家長喜歡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最終造成一些不該發生的悲劇,好事演變成壞事。家長圈里有一位山東家長,他孩子是復讀生,2007年高考成績不理想,復讀一年后上了重點線,孩子因為喜歡熟悉的環境想在山東省內一所普通大學找一個好專業就讀,但是他覺得孩子不上重點學校可惜了。為保證孩子能被重點院校錄取,硬是讓孩子報考了西部一所“985”高校,還在專業調劑上填寫了“服從”,結果孩子被那所“985”高校的冷門專業錄取了。從填報志愿到踏上西去的火車,孩子心中的喜悅一點點地熄滅。到了學校后,孩子不適應當地的地理和氣候環境,經常生病,對所學專業也毫無興趣,漸漸地開始曠課、不參加考試、和同學吵架。這位家長千里迢迢幾次探望和開導均沒有結果,最后,孩子甚至產生了心理問題,不得不退學回家。
點撥:家長對考生選擇志愿加以正確引導,是很有必要的。但如果忽視考生的主體作用,任由長輩大包大攬,強制考生做出某種選擇,就難免出現偏頗。建議家長和考生盡量都站在彼此的立場折中處理,家長在孩子填報志愿時在給出中肯建議的同時,最好以孩子的興趣愛好為主。
誤區二:好高騖遠,冒險填報
這是高分考生家長易犯的錯誤。《孫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然而,很多家長并不能真正掌握孩子自身的真實水平,盲目追高,結果導致志愿失誤,影響了孩子的前程。
家長圈里有一河南李姓家長,孩子考后估分超過640分,欲填報中國人民大學。向我征求意見時,我綜合分析各方面情況,建議他“提前批”填報北京師范大學,“一本”第一志愿在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任選一所填報,因為這些學校以往在河南的錄取分數線較中國人大要稍微低一些,考生選擇這些學校更有把握,而且還可能上一個自己比較喜歡的專業。可他并未采納,沒有填報“提前批”,“一本”第一志愿只填報中國人民大學。分數出來后,孩子考了643分,比河南當年理科一本省控線高出54分。有關高校2007年的錄取情況如下:中國人民大學648分、北京師范大學630分、北京理工大學636分、哈爾濱工業大學632分、武漢大學631分、廈門大學639分,孩子雖然估分很準,考分高達643分,但志愿失敗了,本能上一所名牌大學,最后卻不得不走進“高四”的教室。
點撥:考生選擇院校時有兩點必須要注意:一是準確定位。充分了解自己所在中學歷年的上線、錄取情況和有關院校近三年來的招生情況(包括招生計劃、錄取最高分、錄取最低分、錄取平均分,以及第一志愿投檔分與相應批次省控線之差),并根據當年考題的難易程度及自己的成績選擇相應層次的大學。二是合理設置“地域梯度”。填報志愿時應將眼界放寬,不要死盯住天(津)、南(京)、(上)海、北(京),將選擇的范圍放大,不但能減少落榜發生的幾率,而且能提高志愿的“質量”。
誤區三:不明就里,望“名”填報
不少家長易感性判斷,認為“信息化”就是學計算機,“新聞學”就是當記者等等。而一些高校為了吸引生源,刻意把專業與“貿易”“信息”等聯系起來,一些考生不掌握真實內情,紛紛報考,結果并未如愿。前幾年計算機專業大熱的時候,河南一家長的孩子高分考取了某高校“會計信息化”專業。這個家長認為信息化大概就是計算機類相關專業,“會計信息化”又是會計又是計算機,熱門專業大聯手,毅然決然地讓孩子報考了會計信息化。可是孩子到了學校后發現,原來的想法太傻了,會計信息化專業其實還是會計專業,只不過把計算機系統的應用作為教學輔助手段和會計應用的新平臺。孩子本來對計算機專業一往情深,原本想成為以計算機專業為主要方向的復合型人才,將來做個IT精英,無奈選錯了專業。
點撥:今天的家長可能很少會再犯類似的錯誤,要提醒家長朋友的是,碰到許多名字好聽但是不了解專業內涵的,一定要多請教志愿填報方面的專業人士,最好能登陸相關網站,查看該專業的介紹及課程設置,甚至到開設該專業的院校貼吧里發帖求教等,這樣就能避免望文生義給報志愿帶來的負效應。
誤區四:缺乏分析,不知規則
在知分知線的情況下,填報志愿同樣要慎重,如果不加分析地填報,也容易報錯志愿。2007年江西省一本和二本志愿首次知分填報,并且在第二志愿里實行平行志愿。家長圈里一家長得知孩子考了561分時,終于松了一口氣。因為這個分數高出二本線40分。在知分、知線的情況下,這位家長采取“對號入座”的辦法為孩子選擇學校。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