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開放性主觀題奪分必備技能

2012-01-12 10:42:15 來源:高考網

  運用三分法巧解政治開放性主觀題

  近年來高考政治主觀題設問的指向性、限制性整體上得到加強,但設問不具指向、不進行限制與規定的開放性主觀題仍占有較大比重。此種題型在近幾年高考中更是頻頻出現,它突出體現了高考"能力立意"的宗旨,著重考查學生發散思維、綜合評價的能力。其答案多元而不唯一,要求學生從多學科、多角度、多層次并全面地擴展思維,組 織答案。其解題難度也是顯而易見的。因而此種題型被考生們視作最為棘手的"難題",往往感覺"無從下手""無話可說"。在多年的高考復習備考教學中,我發現,如果能運用"三分法",舉一反三,從不同的三個層面來組織答案,此類"難題"將可迎刃而解,且不失為一條捷徑。下面我結合近兩年的高考試題及所供答案,對此類方法的體現與運用進行簡要介紹,希望能對同學們的正確解題提供一定的啟發與幫助。

  一、三"常識"法

  【方法解讀】  從政治常識、經濟常識、哲學常識三個內學科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與說明,注意知識的廣度,在實際運用中一般只需其中兩個內學科的綜合。

  【適用題類】  此類題一般要求對材料內容及其中的各個行為進行認識與評價,側重于分析出其中體現的書本道理;其特點是不規定問題的學科知識范圍,要求開放作答,設問如"……說明什么""對……如何認識"等。

  【典型例題1】 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取代了施行21年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對于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政府由強制的收容遣送改變為自愿救助管理。其中一個重要結果是"三證"不全的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在城市生活和居住取得了合法資格。("三證"包括身份證、暫住證、進城務工證。)

  問題:將收容遣送改為自愿救助管理說明了什么?

  【參考答案】(1)收容遣送辦法 存在一定的弊端(直接原因)。過去大批"三證"不全的進城民工被當作流浪乞討人員強制收容遣送,侵犯了他們在城市就業和居住的合法權利。將收容遣送改為自愿救助維護了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和流浪乞討人員的正當權利(從經濟常識角度看政府行為轉變的原因與意義)。(2)對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提供救助反映了政府的社會福利職能,而這種救助又以自愿為前提,體現了國家對公民自由的尊重。從收容遣送到自愿救助的變化體現了我國在人權保護方面的進步(從政治常識角度看政府行為轉變的原因與意義)。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高考政治開放性主觀題奪分必備技能”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欧美五码中文字幕 |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 | 无日本日本免费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精品 | 最新国产亚洲亚洲精 | 天天免费在线视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