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歷史備考:知識點問答題24
24、"和諧"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現在,更是越來越為國際社會所認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下列為中國某一歷史時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論:
①“君子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
③“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近者悅,遠者來。”
材料二: 我聯合國人民同茲決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類兩度身歷慘不堪言之戰禍,重申基本****,人格尊嚴與價值,以及男女與大小各國平等權利之信念,創造適當環境,俾克維持正義,尊重由條約與國際法其他淵源而起之義務,久而弗懈,促成人自由中之社會進步及較善之民生。并為達此目的: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鄰之道,和睦相處,集中力量,以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接受原則,確立立法,以保證非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運用國際機構,以促成全球人民經濟及社會之進展,用是發憤立志,務當同心協力,以竟厥功。
——《聯合國憲章序言》
問題:
(1) 材料一中的①②思想家的言論代表哪一學派? (1分)試結合材料分析中國傳統文化中"和諧"的內涵。(3分)
①代表儒家學派的觀點;②內涵:人與人之間,要彼此尊重、求同存異、和睦相處;人與自然之間,人類要遵循自然規律,實現與自然的和平共處,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國與國之間,應該友好和平相處,共同發展。
(2)材料二所主張的基本信念是什么? (2分)其中傳達的思想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和諧理念有何異同? (2分)
基本信念:****、平等、正義、和平與安全、發展。
同:都強調人與人、國與國之間以和平友好、相互尊重為原則,團結合作、共同發展。(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異:聯合國憲章強調以法律、國際機構來保障和平、安全、合作、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更多的是強調以強化道德教育來引導人和國家的行為。
(3)建國以來,我國政府為促進世界和平和發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試舉兩例說明(2分)
參與以聯合國為中心的活動,如簽署核不擴散條約、進行裁軍和參與國際維和行動等;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活動,如與歐盟、東盟等建立友好合作關系。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2012年高考歷史備考:知識點問答題24”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