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歷史備考:知識點問答題15
15、(25分)最近,隨著《大國崛起》在中央電視臺的熱播,大國崛起問題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門話題。
材料一 在上古和中世紀,世界上只有區域性大國,而沒有全球性大國。15世紀、16世紀,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先后成為大國。
(1)依據所學知識,分析荷蘭取代葡萄牙成為大國的經濟原因。(4分)
經濟原因:對外貿易的發展,成為"海上馬車夫";組建大型商業公司,加強國際競爭;銀行信貸業的發展,吸引各地資金,成為國際金融中心。(4分)
材料二 在工業化時代,世界領導國必須是擁有海上霸權的國家……19世紀的世界領導國是英國,在英國達到鼎盛時期的1860年前后,其現代化工業的生產能力,相當于世界的40%-50%,或歐洲的55%-60%。英國始終保持著相當于它國海軍兩倍以上的海軍。大英帝國號稱日不落帝國,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
(2)英國的崛起除經濟原因外,有更深層次的政治、文化因素。分析英國在近代迅速崛起的政治原因?舉出英國兩例影響世界發展的重大科技發明。(5分)
政治: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較早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代議制(君主立憲制);并不斷改革,擴大民主范圍。(3分)
發明:牛頓力學(經典力學)的創立,瓦特改良蒸汽機,史蒂芬遜發明火車機車,達爾文提出生物進化論。(2分)
材料三 美國在19世紀已經具有世界經濟大國的實力……第二次世界大戰使美國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霸主……從現在起到2030年或2050年,美國將是惟一的世界領導國,這是毫無疑問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 (3)二戰后到二十世紀50年代,美國為維持其世界大國地位,對外采取了哪些政治、經濟、軍事措施?(6分)
措施:政治上,推行"冷戰"政策(提出杜魯門主義,實行馬歇爾計劃) (2分);經濟上,建立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和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貿易體系(《關稅及貿易總協定》)
(2分);軍事上,建立北約組織,發動朝鮮戰爭。(2分)
材料四 1949年,中國開啟了新的篇章……過去20年(改革開放以來),是自鴉片戰爭以來國際環境最好的時期,也是中國國內最穩定、經濟最為發展的時期,可謂一百多年來未曾有過的新局面。盡管曾發生過蘇東劇變的動蕩,……但中國人始終抓住了發展經濟、進步社會的根本不動搖,中國已從一個地區性大國成長為一個負責任的世界性大國。
——摘自馬曉軍《走出尋夢的歷史陰影》
(4)結合所學知識,概要說明近20多年來中國是如何抓住新的機遇,"成長為一個負責任的世界性大國"的。(6分)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2分)順應全球一體化趨勢,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分)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努力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2分)
(5)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圍繞大國崛起,擬定一個研究主題,并說明選擇這一主題的理由。(4分)
【答案提示】
只要圍繞大國崛起擬定題目,主旨明確,理由充分即得4分。
如,機遇與國家崛起,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利用中立地位掌握世界經濟霸權。
如,和平與國家崛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國際影響力逐步增大;美國建國以來國內形勢穩定,未遭受兩次世界大戰的破壞。
如,開放與國家崛起,英國、美國大力拓展世界市場,中國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
如,民族文化與國家崛起,西方國家受人文思想的影響,勇于探索,勇于進取等。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2012年高考歷史備考:知識點問答題15”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