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歷史備考:知識點問答題13
13、假如你是一個導游員,陪同一個外國旅游團到安徽鳳陽農村考察,外國友人請你介紹1953-1956年、1958-1964年、1966-1976年、1978年以來鳳陽農村發(fā)生的巨大變化,并簡要分析1978年以來發(fā)生變化的原因,你準備怎樣介紹呢?
【參考答案】:
、1953-1956年,廣大農民積極參加農業(yè)合作社,農村土地所有制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農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1958-1964年,掀起人民公社化運動高潮,各地紛紛組建人民公社,浮夸風泛濫,出現(xiàn)了嚴重的經濟困難。
、1966-1976年,是十年"文革"時期,農村經濟遭嚴重破壞,農民四處逃荒要飯。
、1978年至今,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大為改善,農村經濟走向繁榮。
原因: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黨和政府總結了建國以來的經驗教訓,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2012年高考歷史備考:知識點問答題13”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