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解析歷年高考政治高頻考點6
1、文化與政治、經濟的關系(重點)
(1)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2)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即文化影響、反作用于經濟和政治):
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重點)
①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各種高素質人才能夠為經濟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②發展文化產業,有利于促進文化生產力發展,充分發揮其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
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①提高人們的文化素養有利于人們更好地參與政治生活,推動民主和法制建設。
②弘揚和培育民族文化,有利于抵制西方少數國家借助文化滲透的方式,竭力推銷自己的價值觀念的文化霸權主義,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思想保證。
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重點)
(1)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2)我國的應對策略: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
【直擊高考】
2008年6月18日,中國郵政發行了《海峽西岸建設》特種郵票和郵資封。
1、(09.福建卷.31)《海峽西安建設》特種郵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峽西岸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由此可見
A.文化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主要標志 B.文化能夠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狀況
C.郵票成為展示文化軟實力的載體 D.發行郵票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
2、(09.廣東卷.31)“超女選秀”節目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由此推出了“大眾選秀”節目的流行。這反映 “選秀”作為一種文化活動
①與經濟相互交融 ②代表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
③對經濟具有反作用 ④是選把拔人才的主要途徑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09.江蘇卷.18)原生態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豐富人們文化消費的同時,也促進了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由此可見
A.文化對經濟發展具有推進作用 B.文化與經濟同步發展
C.文化是經濟繁榮發展的基礎 D.文化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4、(09.海南卷.17)據報道,在電影下鄉活動中,海南省電影公司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升級農村電影院線,至2009年初,已在全省2500個行政村放映了16000多場電影,觀影農民近500萬人次,電影下鄉活動有利于
①實現公共文化資源共享,是消除城鄉差別的關鍵步驟
②開拓農村電影市場,促進電影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
③保障農民的文化權益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④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使之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根本動力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08.海南卷.17)開發原生態文化資源、發展旅游經濟的成功經驗表明
①原生態文化具有普遍的積極價值 ②原生態文化具有傳播和發展的價值
③文化與經濟相互聯系、相互交融 ④文化的價值在于能否創造經濟價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08.廣東卷.21)中國有些歷史文化資源成為外國文化產業資源,如日本版《三國演義》、美國版《花木蘭》等。這啟示我們
A.文化遺產是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標志 B.應該大力發展我國的文化產業
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國的文化掠奪 D.應該堅持正確的文化發展方向
7、(07.廣東卷文.11)下列關于文化與經濟、政治的聯系,表述正確的是
A.任何文化都促進經濟、政治的發展
B.一定的經濟、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決定的
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經濟、政治的反映
D.政治是文化的基礎,經濟是文化的集中表現
參考答案:BADBB BC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名師解析歷年高考政治高頻考點6”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