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備考:語文古詩鑒賞10大規律(4)
七、注意明辨各種修辭手法
古詩詞中作者常常會運用各種不同的修辭手法,使表情達意豐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寫同一事物還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寫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斷”。
◆通感: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溝通起來,如林逋的“暗香浮動月黃昏”,用視覺“暗”寫嗅覺“香”、突出梅香的特點。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門”代“權貴豪門之家”。
◆互文:在連貫性話語中,將本應含在一起的詞語,分別安排在上下兩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馬客在船”,實際是說:“主人下馬在船,客人下馬在船”。
◆設問: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夸張:如辛棄疾的“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古詩詞常用的修辭還有擬人、反問、反復等,都要求我們去注意。
八、注意關注詩歌題目
詩歌的題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線索,如2000年上海卷,試題為“約客”,作者約人,對方遲遲沒有來,環境上“家家雨,處處蛙”的渲染,約了客人,怎么不來?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慮。
九、注意明察考題暗示
古詩鑒賞題后,往往會有一些注釋,填表式題目中已有內容實際上就是例題。如2000年秋考的填表題,填空題空格的前面或后面。2001年春考的18題中,“安史之亂”的提示,都為考生答題給予了人文關懷,注意了這些方面就有利于解題。
十、注意運用聯想、想象
詩歌鑒賞是一種再創造。再創造的主要方式是聯想、想象,如王駕的《雨晴》,作者沒有描寫鄰家院子景色,但寫了“蜂蝶紛紛過墻去”這一實景。如果考生緊緊依傍這一詩句,透過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霧,會聯想到鄰家春色美不勝收,如此景致,連路人都會駐足觀望,更何況是喜花的蜂蝶呢!
各地高考實用信息 2012空軍招飛 2012藝考
2012高考每月大事備忘錄
(責任編輯:張影)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