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從7.6萬考生放棄報考高職談起
2011陜西高招大幕已徐徐落下。每年的高考錄取,都像是一場大戰,家長、考生、學校甚至與考生有關的人員,都會自覺不自覺地參與到這場戰斗中。在高招大戰中,幾乎所有的高校都要在這場“混戰”中爭搶生源,重點學校爭優質生源,普通學校爭一般生源,民辦及高職類學校只能在相對“差”一些的考生中挑揀。而今年,7.6萬考生達到了高職分數線,卻放棄報考,導致一些學校無生可招,面臨嚴重危機。當年教育大躍進的苦果,現在一些學校不得不嘗一嘗了。
山東省本科二批一志愿投檔結束后,437所文科院校、530所理科院校生源未滿,幾十所院校甚至無考生問津。無獨有偶,今年北京市二本經過一次補錄后仍剩余469個招生計劃,多所高校招生名額未能完成;在江西,221所二本文理院校降分錄取,其中4所降分幅度甚至超過20分。實際上,近年來,不少院校都出現了新生報名率下降的問題,今年的問題更加突出,生源危機已威脅到一些學校的生存。
自從大學擴招并實行教育產業化以來,各學校紛紛擴張建校,不過,在一座座嶄新的教學大樓拔地而起的同時,許多學校也負債累累,欠債幾千萬到數億元是常事,這些債務,只能通過擴大招生來消化。可目前,隨著生源的逐年減少,有些學校招生越來越困難,甚至招不到生。這樣下去,一些學校不僅會面臨生存危機,甚至還有倒閉的危險。大學擴招后,盡管培養了一些人才,但負面影響不容忽視,比如道德滑坡、師資不足、教育質量下降、專業陳舊,加之高額的學費和就業現狀,使人不能不為中國的教育擔憂。盡管我國每年都在增加高校招生比例,今年的錄取率已高達72.3%,但高校招生出現的“斷檔”現象,還是難以改變。
有教育專家指出,隨著高等教育市場化,一些私立高校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他們依附在名校下,以獨立學院等名義,向社會招收學生。其中的一些院校,辦學的目的根本就不是為了“教書育人”,而是為了掙錢。他們為了招到學生,真是不擇手段,有的考生分數很低,他們也會照樣錄取。試想,這樣的學校,能培養出有用的人才嗎?而學生們之所以會選擇這樣的學校,不過是花錢買個文憑,很難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
在高等教育質量滑坡嚴重的情況下,社會對大學生的認可率自然會降低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度則會不斷增加,進而導致一些考生產生了不是名校堅決不讀的思想,這也是近年來重點高校錄取分數奇高,而一般院校出現“斷檔”、甚至無人問津現象的原因所在。
推薦閱讀: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高等職業教育學院招生官網
(責任編輯:張影)
分享“熱評:從7.6萬考生放棄報考高職談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