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政策解讀:不讓一個貧困娃失學
為了盡力保障“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近年來我國政府積極努力探索,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資助政策體系。
這些政策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資助效果如何?即將入學的新生怎樣用好資助政策?
健全從小學至大學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建起制度“防護網”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公平,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在原有資助政策基礎上,教育部、財政部等有關部門2010年下半年又密集出臺了4項新的資助政策和措施:一是上調普通高校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將平均資助標準由年生均2000元上調至3000元。二是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國家資助制度,國家助學金平均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1500元,資助面約占全國普通高中在校生總數的20%.三是將中等職業學校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納入免學費政策范圍。四是將中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每人每天提高1元,年生均補助標準小學從500元提高到750元、初中從750元提高到1000元。
我國基本健全了從小學至大學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從制度上基本保證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上得起學。
在小學和初中,全面免除了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對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生和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并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提供生活補助。年生均補助標準小學750元,初中1000元。
在普通高中,建立起以國家助學金為主體、學校減免學費等為補充、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普通高中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的資助對象是具有正式注冊學籍的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平均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1500元,具體標準由各地結合實際在1000元—3000元范圍內確定,可以分為2—3檔。
在中等職業學校,建立起以國家助學金和免學費為主,頂崗實習、獎學金、學校減免學費等為輔的資助政策體系。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資助對象是具有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正式學籍的在校一、二年級所有農村戶籍的學生和縣鎮非農戶口的學生以及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1500元。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免學費對象是具有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正式學籍的在校生中一、二年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三年級頂崗實習困難專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學費標準按各省(區、市)人民政府及其價格主管部門批準的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學費標準確定。國家對民辦中等職業學校符合免學費條件的一、二年級學生,按照當地同類型同專業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免學費標準給予補助。
在大學,建立起以國家獎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為主,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代償、校內獎學金、校內無息借款、勤工助學、特殊困難補助、減免學費等為輔的資助政策體系。
(責任編輯:張影)
分享“資助政策解讀:不讓一個貧困娃失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