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預警:謹防三個時段六種騙局
110警情平臺
今天高考。最近一段時間,全國各地警方連續破獲了45起涉及高考的販賣作弊器材、考試詐騙案件,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62人。
昨天,公安部公布了三起發生在高考前夕的案件。
案件一:
5月17日,吉林省公安廳抓獲非法銷售高考作弊器材團伙犯罪嫌疑人楊某、趙某、金某。據其供述,3人分工合作,分別負責通過QQ聊天工具介紹高考作弊器材、與購買者見面交易、提供作弊器材等違法犯罪活動。
案件二:
5月28日,吉林省公安廳抓獲網名為“領航高考”的人,其在網上叫賣出售高考作弊器材。公安機關在德惠市一出租屋內將李某和其子抓獲。據2人供述,他們利用互聯網已銷售高考作弊器材3套。李某父子已被治安拘留。
案件三:
6月4日,廈門市公安局抓獲利用互聯網發布虛假販賣高考試題、作弊器材等違法信息進行詐騙的錢某父子2人,現場繳獲作案用筆記本3臺、手機3部、現金1500元。據犯罪嫌疑人供述,他們利用發布虛假販賣高考試題等方式進行詐騙,作案10余起。
警方預警
昨天,浙江省公安廳110指揮中心發布預警。
警方說,從歷年受理的高考類詐騙案件來看,高考詐騙一般在三個時間段:
1.全國統考前夕。這時,騙子自稱可以提供試題、答案和傳遞答案的手段等進行詐騙;
2.錄取中。騙子自稱有“熟人”關系,花錢可以上好大學、好專業等進行詐騙;
3.錄取結束后。騙子以“學校未能招滿而實行計劃外補招”等名義騙取錢財。
高考騙局有6種:
1.出售考題、答案。通過手機短消息或網絡,向考生或家長發送出售高考試題、出售作弊器材等虛假信息;
2.混淆教育形式蒙騙。高等教育辦學形式多樣,一些招生騙子故意混淆網絡教育、成人教育、自學考試助學輔導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區別蒙騙考生,聲稱只要交錢就可以上大學,甚至重點大學。家長花錢拿到錄取通知書,入學之后方知上當受騙;
3.冒充高校人員行騙。騙子自稱為某高校招生人員,誘騙學生和家長填報志愿。取得家長信任后,又強調錄取的難度,并暗示自己可以幫忙。家長慷慨出手,結果上當受騙;
4.聲稱“低分高錄”哄騙。騙子聲稱自己有辦法讓不夠第一批本科線的考生錄取到第一批本科院校,只有專科分數線的錄取到本科專業,從考生手里騙取大量錢財;
5.謊稱“內部指標”、“小計劃”誘騙。騙子偽造文件、印章,設立報名處和咨詢電話,假扮高校招生人員,謊稱手中握有某些高校“內部指標”“小計劃”,要家長先付一部分定金,其余部分等錄取通知書到手后再交。當家長給定金后,騙子卷款逃之夭夭;
6.以“計劃外補招”為幌子行騙。一些騙子利用一些學校發放的補招信息,誤導家長,聲稱計劃外補招就是不要分數線,花上數萬元即可搞定。
教育部提示
昨天,國家教育部也鄭重提醒考生和家長,不要購買、使用非法生產、銷售的各種所謂“高科技考試作弊器材”,不要相信網上出售所謂“高考試題、答案”,以免上當受騙。對高考作弊行為,將“出重拳”予以堅決打擊,對嚴重違規者一旦查實,不但取消今年考試或錄取資格,還將予以取消下年度考試資格等處理,并記入考生誠信檔案,觸犯法律的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同時正告那些出售虛假高考試題、答案,以及企圖組織團伙舞弊的違法分子,不要心存僥幸、以身試法,否則終將得到法律的嚴懲。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