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高三藝考學生自殺悲劇引發的思考
悲劇發生
對于黑龍江的一位媽媽來說,2011年2月28日深夜,已經變成了“永夜”,因為那個深夜,她的兒子縱身一跳,把自己17歲的生命永遠地留在了黑暗里。
這個網名為祝小約的孩子是黑龍江省一所省重點中學高三的學生。去年年底開始,小約決定參加藝考,于是便開始了緊張的藝考培訓和一輪輪的藝術考試。
小約的理想學校是中國傳媒大學。藝考的過程雖然很緊張但還算順利。2月25日,小約參加完中國傳媒大學在北京舉行的“三試”后回到黑龍江,但是僅三天之后便跳樓輕生了。
一切發生得太快了,“他根本沒給我留一點兒時間,讓我再做點兒努力。”兒子的突然離開,讓小約媽媽忍受著“尖刀剜心”般的痛苦,同時在一個個無法入眠的黑夜中,另一種更加無邊的痛苦也在糾纏著她:是不是我給他的壓力太大了,才讓他走上絕路?這些年我做錯了什么?
反思家庭教育
小約媽媽一遍遍地回想著兒子成長過程的點點滴滴,試圖從中找到這個悲劇的緣起。
小約從小就是一個聰明又貪玩的孩子。
他上小學時比同班的孩子小一歲(當時教委規定孩子7歲入學,小約是6歲上學),小學三年級時又跳了一級,跳級以后“仍然保持學習成績中上等”。
“小升初”時,小約考上了哈工大附中,“報考那個學校競爭非常激烈,100個孩子中只能錄取一個。”從小約媽媽的話語中,完全能聽出兒子是她的驕傲。雖然小約的成績一直不錯,但是中考發揮得并不太理想,僅以幾分的差距與理想的哈師大附中失之交臂。
小約又回到了他的出生地讀高中。這可能是小約學業歷史上的第一次失利。
家鄉的這所省重點高中在高一時就文理科分班,在選擇文科還是理科問題上,小約與父母產生了很大的分歧。
小約從小就喜歡閱讀。“剛上小學時,他就已經能獨立閱讀,并能讀故事給其他同學聽了。”媽媽從小就培養小約的閱讀興趣。曾經,小約的閱讀水平是媽媽的驕傲。
小約的閱讀興趣十分廣泛,小說、散文、動漫、哲學、神話……
文理分科時,酷愛閱讀的小約當然希望選擇文科,但是,家長從孩子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希望兒子選擇理科。
這次分歧以小約的失敗告終。
“我說服他的理由是他的語文成績,”小約媽媽說,小約雖然閱讀面很廣,口才好,能夠出口成章,但是,小約的作文成績卻不理想,“他的思維方式總是與眾不同,高考作文是有一定套路的,他總是獨樹一幟不按著套路來,所以成績總是不高。”
因為喜歡張揚個性不能拿語文高分,小約不得不“棄文從理”了。
但文科仍然是小約的最愛。小約還會到他喜愛的地理老師家去上課。文科班的學生考地理,小約也把考題做了一遍,結果小約的成績是70多分,文科班的學生平均成績比他低很多。
為了給孩子選擇好的任課教師,媽媽托學校領導把兒子插進了“快班”。這所學校同屆有20個平行班,僅有這么一個“快班”。每個月的月考學校都要排大榜,只有考試成績排在全校前60名的學生才能留在快班,后面的學生就要降到普通班。而普通班的學生如果考試成績能進入全學年的前60名則有機會進入到快班。
快班巨大的學習壓力,加上小約的成績在快班排得比較靠后,高一的小約非常郁悶,“他總是說煩,不開心。”
后來,家人決定讓小約回到普通班。到了普通班,小約的名次提高了,在班里能排到10名左右,情緒也慢慢好了起來。“他甚至說過要靠自己的能力考回快班。”媽媽回憶說。
(責任編輯:李書信)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