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院校報考基本問題解答(3)
教學質量
衡量民辦高校的教學質量的首要標準是學生的能力,即創造性。學生能從一個"落榜生"或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經過幾年的培養和訓練,成為一個有能力且有創新思想的優秀學生,這是學校的金子招牌,也是成功的高質量的教學……[詳細如下]
如何評價民辦高校的教學質量?
衡量民辦高校的教學質量的首要標準是學生的能力,即創造性。學生能從一個"落榜生"或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經過幾年的培養和訓練,成為一個有能力且有創新思想的優秀學生,這是學校的金子招牌,也是成功的高質量的教學。
考試及格率是衡量民辦高校教學質量的另一標準,即適應性。用考生來衡量教師和學生是一個基本方法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它可以檢查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的掌握程度,可以反映學生扎實的基礎,深厚的發展力。良好的創造力即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一種適應性,也是應試能力。但他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不能片面地將考試成績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
社會評價是衡量教學質量的又一標準,即應用性。如果學校的畢業生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這就說明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有能力,使用價值得到了體現。也可以說,學校培養了一種知識面廣博,實用性強,能夠獨立從事某一項專業事物的人。
以上三個標準及相互獨立又相互滲透,是衡量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達到三項指標的措施:
必須有一批專業水平高的教師。民辦高校定位于培養高等職業教育人才,要求教師具有"學術基礎"和"職業專長".在培養和教學方法上要求自如地運用高技術、高科技教學平臺,制作知識含量大、準確形象的課件。
必須有刻苦攻讀的學生,學生的學習的主題單位。學生有一個正確的學習方法、學校有一個良好的校風、學風至關重要。民辦高校當前的大事是如何樹立和創建獨具自己特色的校風和學風。
必須要有嚴格、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學校越做的基礎性保障。對于提高學校的品位和辦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而這正是民辦高校的薄弱環節,當務之急應加強學生學籍管理、檔案管理、制定學生管理的規章和制度,確保學校正常有序的運作。
(責任編輯:李書信)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