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志愿:如何選專業(六)(16)
八、未來各專業市場需求展望
(一) 醫藥專業
目前藥科類畢業生的就業前景普遍看好,總體上供小于求。各醫藥公司、制藥廠是吸收畢業生的大戶。制藥業對人才的需求是穩中有升,另外,醫藥界的貿易、經銷、檢驗和醫藥信息管理等專業對技術人員的需求也會增加。社會對醫科類畢業生的需求也很大。其中,臨床醫學類人才依然走俏;基礎醫學類與護理學類專業就業不太理想;法醫學的社會需求量有限;預防醫學、口腔醫學從理論上講很有前途,但從近幾年就業狀況看,卻十分困難。
(二) 地礦專業
地礦行業經過產業結構調整,目前已走出低谷,并處于逐步好轉的攀升階段。但從總體上講,地質類、礦業類社會需求量較小,需要廣開就業渠道。
(三) 水利專業
水利專業畢業生就業目前不大理想,各專業冷熱不均。但水利事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好,隨著三峽工程等一批大的水利工程上馬,水利及其相關的一些專業需求量明顯增加。由于水利與電力、環保等部門的聯系比較緊密,因此也有很多人到系統外就業。
(四)能源、交通專業
在國家"九五"重點建設工程項目中,能源、交通行業占了很大比例,各大煤礦、油田、氣田需要大量人才,這是吸納畢業生的一個重要渠道。
(五) 建筑專業
我國建筑行業發展迅猛,中高級人才十分缺乏,亟需補充。近年來建筑類、土建類畢業生的社會需求量一直名列前幾位,尤其是建筑學、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方面的專業人才很受歡迎。
(六) 外語專業
隨著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社會對外語類人才的需求會與年俱增,今后幾年這類人才也會保持較高的需求量。非師范類外語專業需求量最大的是英語、日語、俄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一些小語種的就業狀況不太理想,如東歐和亞非的一些小語種,除韓(朝)語、阿拉伯語基本持平外,其他語種就業都較為困難。
{七} 電子信息類專業
計算機、微電子、通訊等電子信息專業人才社會需求巨大,畢業生供不應求,10年內將持續走俏。特別是在計算機及其配套產品、移動通信、電子消費品生產方面,以及一些新的研究領域如網絡通信、網絡保密研究、可視電話、圖像傳輸、軍事通信等領域,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從總體上看,電子信息類畢業生的就業行情十分看好,但是該專業對人才需求層次較高,專科生的就業壓力較大。
(八) 農林類專業
這幾年,農林類畢業生的一次就業率不高。在農林類各專業中,社會需求量大小不一。目前需求較多的有農業經濟、畜牧、獸醫、動物營養與飼料加工、木材加工、家具設計與制造、森林道路與橋梁、園林、林產化工等專業;需求量較小的有農學、桑學、茶學、植物等。
(九) 應用文科類專業
目前應用文科類各專業就業形勢基本上較好,人才市場的信息表明,新聞、出版、廣告、文秘、公關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就業領域寬廣,社會需求量很大,并且急需大批創新復合型人才。
(十) 外貿專業
這些年,外貿專業已遠不如前幾年熱門。但隨著我國外貿體制改革的深入,特別是中國人世以后,隨著專業結構調整,招生規模的控制,外貿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狀況是可以得到緩解直至消除的。
(十一) 政法類專業
隨著我國法制化建設的進一步深入,對法律人才的需求量也會有較大增加。法學、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經濟法的社會需求加大,而法學管理、犯罪學的社會需求量較少。
(十二) 機械專業
由于機械行業的重要性和龐大的規模,大部分機械類專業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上仍屬“熱銷”人才,預測今后該類人才仍會有較大需求。從行業發展看,印刷機械、數控機床、發電設備、工程機械等重要專業前景仍然看好。并將進一步向機光電一體化發展,向光加工、環保這樣的新興領域拓展。
(十三) 一般財經專業
這兩年社會需求相對較大的是資產評估、物流管理、財政稅收等專業;需求較少的是會計、保險專業、經濟學、財政學、統計學、價格學、國民經濟計劃等。與傳統銀行業務收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投資銀行業的蓬勃發展,未來十年是中國投資銀行業迅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投資銀行業的發展壯大,需要大批專門金融投資人才。從學歷層次看,除傳統金融業務的一些基層單位外,專科生基本上沒什么市場;本科生在人才市場上所占份額會逐步縮小;碩士、博士生和MBA(工商管理碩士)備受用人單位青睞。人才需求將逐步向“高、精、尖”傾斜。
(十四) 師范專業
在師范類各專業中,需求較大的專業有教育學、特殊教育、教育技術、數學、漢語言文學、英語、日語、物理、計算機等專業;需求相對差一些的專業主要有生物學、地理學、幼兒教育、經濟管理、經濟地理與城鄉規劃、環境學等專業。當然,這種需求形勢在不同地區、不同層次的師范院校中表現不同,師范院校的非師范專業畢業生就業不太理想。
(十五) 計算機網絡
未來網絡人才將逐漸吃香,其中最走俏最賺錢的是軟件工程師、游戲設計師、網絡安全師。需求量較多。
有了上面這些調研報告和分析預測,同學們對未來社會的一些職業或專業的發展趨勢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可以較好地用于大家學業規劃時的決策。
6.1.4 樹立職業或事業理想
經常有人批評我,說我的學業規劃思想功利性太強,總是指導別人瞄準就業填志愿、上大學,難道學習就僅僅為了就業么?其實,這對我是不公道的。我重視就業,但并忽視理想。因為我知道,畢業后首先就業是實現個人理想的必要條件,我不想讓我指導的學生個個都心懷理想地在家啃老!我想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畢業后順利就業,步步為營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所以學生最終還是要實現自己的理想的,但并不是畢業后馬上實現。這就是個人的可持續發展,也即關于個人的科學發展觀。因此我們在確定就業目標時,必須根據自身的職業或事業理想來設計。
一個人的職(事)業理想是其人生理想的重要方面,它不僅決定于個人的愛好、興趣,還與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樹立一個什么樣的價值觀對人生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一、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我們在樹立職業理想時,與之相隨的問題就是我的人生理想是什么?我希望成為什么樣的人?它們直接決定了個人的職業理想。那么什么是人生理想呢?人生理想又稱為人生志向,是指一個人對其理想人生的設想和愿望。應該說,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人生理想,無論這一理想是遠大還是平凡,高尚還是卑微。人生理想是指導人生發展的明燈,有了它,人生就不會失去方向。一個人其人才價值的實現程度與其人生理想密切相關。有時甚至直接受人生理想的影響。所謂志不強者智不達,又如古人所說,無冥冥之志,必無赫赫之功。
人們常說,人各有志。也就是說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對自己人生道路的選擇。但這并不等于說,什么樣的選擇都是合理的,科學的。一個人的人生理想還是有一個科學合理的問題。人生理想的選擇又是由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所決定的。因此,我們在確立人生理想的時候,首先要有一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世界觀是指人對客觀世界的基本看法,包括世界是什么樣的,又是怎樣發展變化的等內容。人生觀則是對人生目的、意義的根本看法和態度。人生觀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觀在人生問題上的具體表現。它指導著人們的生活方向,影響著人們的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決定著人們一生的價值目標和生活道路。人生觀的基本內容首先是生死觀,這是對人生最基本問題的看法,生死是人無法改變的基本的客觀存在,這就要求人們對生死問題有一個科學的認識,什么樣的生、什么樣的死對人來說才最有意義。記得毛澤東主席給革命烈士劉胡蘭的題詞是:生得偉大,死得光榮。這是對她的人生觀及人生價值的高度評價。我們雖然無法達到劉胡蘭的高度,但至少應該做到:生得明白,死得值得。其次是幸福觀,前面的生死觀解決了人活著的意義,也就是人為什么要活著;而幸福觀則是解決人應該怎樣活著。在人生觀中,生死觀和幸福觀是最為基本和核心的內容。它們決定了個人的榮辱觀、苦樂觀、戀愛觀、友誼觀等等其他層次的人生觀念。什么又是價值觀呢?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像這種對諸事物的看法和評價在心目中的主次、輕重的排列次序,就是價值觀體系。價值觀和價值觀體系是決定人的行為的心理基礎。而世界觀與人生觀又決定了人們的價值觀。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是哲學范疇的問題,需要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步地樹立。我們認為,迄今為止,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是唯一科學合理的世界觀,它從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社會及人類思維的運動發展規律,是指導我們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科學指南。可能有人要說,你說的太絕對了,難道只有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原理才是正確的,其他的都是錯的。我說,也不能說別人都是全錯,許多思想還是有合理成份的,但只有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原理是吸收了眾家之長,并加上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作家們的創造,最終實現了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又有人說,馬克思主義是一種認識問題的角度和方法,那么我為什么不能采用其他的角度和方法呢?我說,馬克思主義其實是角度的角度,方法的方法。怎么講呢?馬克思主義是一種世界觀,同時也是方法論和認識論,它本身并不提供認識和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和角度,但它給你提供了尋找認識問題的角度和解決問題方法的方法。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筆者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角度的角度、方法的方法。
在這里,筆者簡單談談馬克思主義的人的價值思想,也就是價值觀的問題,更多的大家可以參照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的相關內容。所謂人的價值,在馬克思主義看來,就是人對社會的有用性和意義。這是馬克思在對人的本質抽象后的必然結論。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因此人生的價值也只能體現在對社會的價值(也即有用性和意義)上。以往的哲學離開社會談論人的價值,必然無法得出正確的結論。中國古代的道家思想從根本上否定人生的意義,認為人只有遠離社會,潛心修煉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現代哲學家馮友蘭曾指出,人生就其自身來講,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我們需要的是給人生加上個意義。而我國傳統文化則是儒家與道家的融合。儒家強調入世有為,它的經典著作《大學》指出了人生發展的理想之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強調出世無為,所謂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否定人生的意義。所以中國人最講究的是功成身退天之道。然而在封建社會能實現自我的人畢竟是少數,這樣以來,得意時,儒家思想便成了中國人的助推劑,失意時,道家思想則成了自我安慰的擋箭牌。所以中國人既自強不息,又隨遇而安,既積極進取,又消極遁世。小說《三國演義》篇首詞就充滿了道家思想。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是的,就我們個人來說,一切都是瞬間,一切都會隨風而逝,但對于人類社會來講,我們每個人對社會的作用和影響都反映在歷史進程中。正如唐詩中所說,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類文明能發展到今天,難道不是過去人們勞動的結果?這當然就是過去勞動者們價值的體現。1835年,馬克思在中學畢業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寫道:“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他還說:“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而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學者、大哲人、卓越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完美無缺的偉大人物,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幸福而勞動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壓倒我們,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快樂,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將長期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可見,每個人要想最大限度的實現自身的價值,只有努力地為社會甚至為全人類創造價值才是唯一可靠的方式。
筆者相信,在具備了以上價值觀后,無論你選擇什么樣的職業理想,都會為你人才價值的形成和實現奠定很好的基礎。當然,不同的時代和社會有不同的使命和任務,人們的人生理想也會有不同的內容。具體到今天的中國來說,我們的社會在逐步地走向市場經濟和民主制度為基礎的理想模式,這必將為個人的自由全面地發展奠定良好的社會基礎,也為我們每個人全面地實現自我創造條件。這一時期,我們在中學階段選擇人生發展道路時,就可以更多的考慮將自己的理想、興趣及職業有機的統一起來,做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干自己樂于投入的事業,在此過程中,我們不僅能在經濟上自立于社會,還可以全面的實現自我。
當然,同時也要看到,我們處于向理想社會邁進的過渡時期,受幾千年來封建思想的毒害,社會上的用人機制并不完全合理,你有這方面天賦、志向并不能保證你通過自己的奮斗就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于是,我們難以很有效的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我們可以把它分成幾步走。比如先確定自立于社會的職業目標或事業目標,在取得一定的經濟積累并實現了經濟上的相對自由后,再來考慮實現自己更高的人生理想。就目前來看,相對于其他領域,我國在經濟領域是體制、機制是比較先進、合理的。我們在確定職業或事業目標時,可以更多的向這一方面傾斜。
(責任編輯:李書信)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