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聯合大學一本招生省份增兩個
30余載如歌歷程,幾代人精心耕耘,北京聯合大學為北京市的城市建設、經濟發展、新農村建設等領域輸送大量人才,成為首都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基地。
春華秋實,根深葉茂,作為北京地區招生規模最大的市屬高校,北聯大在校生近3萬人,每年有8000余名畢業生,每10個北京高考生中就有1個入讀北聯大。
36所大學分校是北聯大的前身
30多年前,中國恢復高考制度,大批優秀學子渴望圓夢大學,北京36所大學分校應運而生。1985年,經教育部批準,在原北京大學分校、中國人民大學分校、北京師范大學分校等12所大學分校的基礎上成立了北聯大。
如今的北聯大,已形成經、管、文、法、理、工、教、史等多學科相互支撐,以本科為主,研究生、高職和繼續教育協調發展的完備人才培養體系,成為北京地區規模最大的高校之一,擁有歷史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學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9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經濟法學、計算機應用技術、食品科學、特殊教育學、人文地理學和旅游管理學6個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
“學校現有15所學院,建筑面積約60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240余萬冊,建校以來,為國家培養近17萬名畢業生,教學品質得到較大提升。”說起學校建設,該校副校長黃先開如數家珍,近幾年,學校在教育部質量工程建設中,獲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級教學團隊和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以及3門國家級精品課程等一批標志性成果。
“今年學校提出了本科和高職分離的辦學思路,計劃把校本部當作全本科學院,預計容納1萬名本科生,應用科技學院作為高職教育的集中地,將接收5000至6000名高職學生。”黃先開向記者透露。
實驗班提出50%計劃
在北聯大信息學院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實驗班,其因材施教的教學特點很受考生歡迎,英語四級一次通過率達90%以上。以往該實驗班是在學生入校后進行選拔,從今年起,信息學院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實驗班、管理學院的金融學實驗班和旅游學院的旅游管理博雅實驗班直接從高考生中選拔。想報考這3個實驗班的考生,填報志愿時,可直接填報實驗班志愿。
實驗班的開設與該校創新實驗區不無關系,這3個實驗班依托創新實驗區進行人才培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實驗班和金融學實驗班依托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旅游管理博雅實驗班依托旅游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兩年前,北聯大成立全國首個國家級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其教學環節與實踐教學環節相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升級,形成教、訓、練、人才輸出一體化。
旅游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是市級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實行“三個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即大類培養和個性化培養相結合、校內學業導師培養和校外職業導師培養相結合、課堂學業養成和社會應用養成相結合。
信息學院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學院為實驗班配備了專職班導師和輔導員,授課重點放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的主動性和自學能力等方面。
在這3個實驗班中,學校提出了3個50%的計劃,即聘請北京地區最優秀教師授課的比例達50%;進行雙語教學的比例達50%;學生公派出國留學或交流的比例達50%.
國際合作辦學提升學生視野
旅游學院大三學生宋怡然參加學校“3+1”項目已準備半年多時間了。她利用課余時間準備雅思考試,計劃今年專科畢業后去與學校合作的英國高校就讀本科專業。與小宋不同,應用科技專業電子商務2008級學生邊媛已在英國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就讀雙學位,她參加的是學校“2+2”項目,在國外順利畢業后,她可獲得北聯大和目前就讀的海外大學兩個學士學位。
北聯大積極推進國際化校際合作,為學生提供多種體驗國際化教育的渠道,為培養開拓性、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高素質人才開辟新的途徑。目前,學校與近30個國家、地區的7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并與10多所院校開展交流生項目,與英國、愛爾蘭、美國、泰國、越南、韓國等多所大學開展了合作教育雙學位項目,每年有近百人獲得北聯大與國外合作院校的雙學位,去年有600多人參加了交流生等各類交換項目。國際化教育還吸引了海外留學生,每年有來自30多個國家、超過1000人次的留學生在北聯大就讀學位和語言課程。
國際交流學院楊院長介紹,北聯大的雙學位項目頗具特色。學生在入讀學校相關本科專業后,可選擇在第三學年或第四學年開始到國外合作院校就讀,順利畢業后可獲得兩個學士學位,高職學生畢業后直接就讀國外合作院校,順利畢業后可獲得北聯大的專科畢業證和國外合作高校的本科學士學位。學校利用寒假和課余時間,為準備參加國際合作的學生開辦英語輔導班,并為學生申請、選擇院校和專業等提供服務。
北聯大有關負責人介紹,在校際合作的基礎上,學校與美國、英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所高校開展了多種合作交流項目,為培養開拓型、國際化的高素質人才開辟了新途徑。
新增交通工程專業 一本招生省份增2個
北聯大招生就業處處長張偉介紹,該校擁有58個本科專業和71個高職專業,其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旅游管理、通信工程、金融學5個本科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通信工程、旅游管理、特殊教育、歷史學、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7個本科專業是北京市特色專業。
今年該校全國計劃招收6250人,本科計劃招收4250人,高職計劃招收2000人。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本科層次新增了“交通工程”專業,新增專業與北京產業經濟發展需要相結合,為首都公共交通事業培養具有工程技術和管理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學校今年按大類招生的專業有3個,包括工商管理類、經濟學類、機械類。新生入學后,前3個學期不分專業進行“厚基礎、寬口徑”的大類培養,第四學期按照相關規定和流程進行專業分流,進入相關專業進行專業培養,畢業按其所學專業授予相應的畢業證書與學位證書。
今年,北聯大金融學和會計學2個優勢專業在全國9個省份按一本招生。目前該校藝術類招生已結束,今年有1萬余名考生報考,計劃招452人,報錄比達200∶1.
據介紹,該校金融學、會計學、應用心理學、旅游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專業考生報考比較熱,一般高出北京市二本控制線20至30分完成招生計劃。學校近年錄取分數基本在二本控制線上。如果考生希望被理想專業錄取,要填一志愿,以增加被錄取機會。
文物修復實訓有意思
在北聯大學院路校區,歷史系實驗樓3層的實驗室里熱鬧非凡,10多位學生坐在陶器制作臺前認真地用泥板成型法制作陶器,老師在身后指導。這是該校歷史系2008級文物博物館班學生在實訓室上文物修復實訓課。老師細致地為同學們講解了揉泥的動作要領及泥板機的使用技巧。一位學生說,上實訓課很有意思,通過自己動手,能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提高實踐能力。
該系主任顧軍介紹,學校歷史學(文物博物館)專業培養直接面向首都文博事業一線的應用型人才,注重文物鑒定與辨偽、博物館陳列設計、博物館藏品管理、文物修復技術、文物攝影繪圖、文物保護技術等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校建有的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實訓室能夠滿足學生實訓課程的需要。學校還在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等設有固定的校外實習基地。
(欄)學生心里話——
社團活動豐富多彩
信息學院通信工程專業大四學生李魯東:學校社團有200多個,課外活動很豐富,學校藝術團享有較高聲譽。在當學生會干部期間,我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得到較大提高,為今后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學習互助共同進步
自動化學院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大二學生肖茜:學校學習氣氛比較濃厚,學風也不錯,以我們班為例,同學們求知欲望較強,大家上課都搶第一排坐。課后,同學們還經常互相幫忙,如,我英語和高數科目比較強,物理科目相對弱些,在學習過程中,我幫其他同學補英語和高數,而物理科目強的同學也會幫我輔導。
聆聽講座同學共享
文理學院城市科學專業大三學生潘松:學校學術講座很多,每天都有不同類型的講座,一般都會結合專業特點,對在校生來說非常有幫助。由于并非每個人都能去聽講座,因此,我們經常把自己在講座上得到的體會、學到的知識與其他同學共享。
(責任編輯:李書信)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