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強調理解能力 福建高考理科綜合試卷分析
生物強調理解能力
理綜生物卷總分80分,由5道選擇題、3道非選擇題組成。各試題的難度既有較易題、中等偏易題,又有中等難度題、較難題等,力求有較好的區分度。
考查生物科學素養 試題中理解能力的要求所占比例最大,注重考查考生對生物學核心的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情況,旨在體現《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提高每個高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的理念。同時,試卷中關于實驗探究能力的內容考查共有21分,占26.3%,凸顯其重要地位。
各模塊比例均衡 試題強調對主干知識的考查,共考查了24個考點。其中遺傳、代謝、人體內環境穩態、基因工程等主干知識的內容較多。具有部分跨模塊的試題,適當體現了學科內綜合。必考內容占87.5%,其中模塊1共24分占30%,模塊2共22.5分占28.1%,模塊3共23.5分占29.4%;選考內容共10分占12.5%.
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試題涉及到考試說明要求的各項能力。比如理解能力,如,選擇題的第2、3、4題側重考查“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的能力;選擇題的第5題側重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圖表以及數學方式等多種表達形式準確地描述生物學方面內容”的能力。引導考生重視生物科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又如實驗與探究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在試卷中占有重要的比例。例如,第1題側重考查考生“能獨立完成'生物知識內容表'所列的生物實驗”的能力;第26-Ⅰ題側重考查考生“具有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運用觀察、實驗與調查、假說演繹、建立模型與系統分析等科學研究方法”的能力。
再如,獲取信息的能力。第32題側重考查考生“能從課外材料中獲取相關的生物學信息,并能運用這些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生物學問題”的能力。題目以轉基因抗病香蕉的培育為背景,要求考生從題干提供的文字及圖示中提取相關的信息,理解、應用所學的知識作出正確的判斷。
最后還考查了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第27題側重考查考生“理論聯系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學問題”的能力。題目的情境設置比較復雜,要求考生有較強的獲取信息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以及縝密的思維能力,才能順利解決問題。
化學關注考生不同學習需求
試題不超綱、無偏題和怪題,試卷難度值調控在0.60-0.65之間。通過設置選考題,關注考生不同學習需求和個性發展潛能,并注意選考模塊試題間的難度匹配,以體現公平性。總的來說,具有下面幾個特點:
主干知識作為考查重點 選擇題突出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常見無機物、有機物的性質與應用等;非選擇題側重考查元素周期律、元素化合物及化學實驗基礎等內容。在全面考查化學學科基礎的同時,將氧化還原反應、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電離與水解、以物質的量為中心的簡單計算、化學實驗設計與評價等主干、核心知識內容作為考查的重點。
此外,試卷還充分關注對新增內容如化學平衡常數、蓋斯定律和沉淀溶解平衡等方面知識的考查,例如第10題、23題、24題。
關注考生不同需求 設置選考試題是新課程背景下高考化學試題的一個特點,以關注不同考生的不同需求和個性發展潛能。第30、31題兩道選考題設計了彼此相當的難度值,均以各模塊主干知識為考點,情境明晰,突出了推理能力的考查,子題數相等、考查方向相似、難度基本相當。
平穩的基礎上適度創新 試題雖然有不少傳統題型,但都力求在內容與形式上賦予新意。例如,第11、12題,立意新、落點低,其中第12題,考生只要有變量控制的意識,從反應速率的定義出發,就能順利作答。
再如,第24題,內容源于教材,立意高于教材;第25題提供了4個簡單儀器裝置,考查了兩個實驗,其中“實驗二”擴展為3個實驗方案,試圖以真實的情境、合理的構造,考查學生關于化學實驗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況,是組合式、立體化的試題。
此外,試卷中還有若干信息給予題,旨在考查學生當場學習和知識遷移的能力。
體現簡約性 試題力求文字凝練、表述明晰、圖示簡潔、結構嚴謹,剔除花哨的鋪墊和生硬的拼湊,注意控制試題的閱讀量、思維量和答題量。有關化學計算因素的試題都引入了簡化的數值,多處設問只要求采用表達式作答,避免了考生在有限的時間里進行繁雜的數值運算。例如,第12題、第23題、第25題等。
物理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
試卷結構力求合理、規范,全卷易中難試題的比例恰當,有一定的閱讀量、思維量和答題量,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試卷在保證平穩過渡的前提下,適度體現新課程的理念。
突出物理主干知識 在《考試說明》所列的108個考點(不含實驗)中考查了63個考點,占58.33%,體現了較大的知識覆蓋面;在31個Ⅱ級要求中考查了30個,占96.77%,充分體現對主干知識的考查。試題突出對高中物理的力學和電學主干知識的考查。
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試題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物理與科學、技術、社會的聯系。如第13題,光在科學技術、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第14題,“嫦娥一號”月球探測器。
關注新課程三維目標 試題著力考查考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課程目標的達成,適度體現探究性和開放性。如第19題通過如何測量小螺母內徑及驗證某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線等新情景下的問題,要求考生會正確選擇儀器及測量方法,考查考生將學過的實驗原理進行遷移、比較,以及對實驗結論進行分析和評價的探究能力。實驗題的部分試題的結論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如第19(2)③題。
考查物理素養和能力 在選擇題中著重考查考生的物理素養和能力。如第17題,考查考生對振動圖像與波的圖像的物理意義的理解,物理能力要求較高;第19題,重在考查考生的實驗素養、實驗探究能力和評價能力;第20、21、22題中,在考查考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著重考查考生的信息獲取能力,以及應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夠根據具體的物理情景列出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式,進行推理、運算、畫圖和求解,并根據結果得出物理結論。
試題以教材為基礎 凸顯現行高中物理教材在教學中的中心地位。如第14題,素材來自教材中的習題;第22題(壓軸題)有具體的模型。這些素材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這對高中物理教學起著良好的導向作用,能正確引導高中物理教學重視教材、用好教材,有利于中學實施素質教育。
正確引導選考模塊教學 關注考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和個性發展潛能,設置3-3和3-5兩個模塊選考內容,立足基礎性,如第28(1)、(2)題和第29(1)、(2)題。不同選考模塊試題之間有等價的難度,體現公平性。
傾注對考生的人文關懷 試卷淡化繁雜的數學運算,側重對物理素養的考查,整卷文字運算與數字運算的比例適當,保證考生有相對充足的思考時間和答卷時間。
(責任編輯:李書信)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