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子女異地高考路艱難
「育路教育網考試閱讀推薦」
中華全國總工會最新發布新生代農民工調查報告,全景式剖析了全國1億名新生代農民工的生存現狀。調查報告中建議,在部分地區先行試驗把已在父母務工地連續就學一定期限的學生納入當地高考。(2月2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高考曾被稱為最公平的人才選撥方式,但在最公平的背后,其實都有著因身份和地域而預設的不公。呼吁異地高考的聲音,從“流動花朵”成為一個社會現象時起,就從未間斷過,但在堅硬的戶籍壁壘和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面前,這聲音,始終難以觸動政策的變更。
全總的建議,再一次將子女在父母務工地參加高考的問題,擺在公眾面前。乍一看,建議很給力,但建議歸建議,甚至就連教育部自己,也在去年9月表態將啟動“異地高考”的辦法調研。但現實是,這樣的建議和表態,很多只是徒具讓公眾振奮一下神經的效果,之后常常歸于沉寂。
異地高考,不僅是教育本身的問題,更是牽一發動全身的問題。更何況,一旦開了這個口子,隨之可能帶來“高考移民”這類新的不公。所以,我們能理解政策制定者的謹慎。但從教育部去年的表態看,異地高考的試點,似乎傾向于由各地自行提出,經審批后實行。看似尊重各地在此問題上的實情,卻又有推諉之嫌。
以廣東省為例,異地高考的試點,通常被認為最有可能從這樣的用工大省開始,但當地有關部門在教育部的表態之后,立馬回應稱并無試行“異地高考”的計劃。甚至有專家認為,對廣東而言,隨著產業升級和時間的推移,外來工子女升學問題將逐漸不如現在突出,未來10年后,這一問題甚至將不復存在。
10年以后到底會是怎么樣,沒人能說得清楚。但今年是個什么情況,公眾已經看得很清楚。有農民工為了“留守兒童”而不愿離家打工,沿海用工大省已經出現大面積“用工荒”。留守兒童或許不是導致用工荒的主要原因,但今年的用工荒顯然已不僅僅是季節性因素所致。傳統用工大省對農民工權益的漠視,已經使得這個群體用腳投票作出了選擇。而孩子能不能跟隨自己在務工地高考,絕對是農民工權益的一個重要方面。最新消息表明,用工缺口最大的,實際上不是涉及產業升級的制造業,而恰恰是城市不可或缺的服務業。我們不能一邊為用工荒發愁,一邊卻在異地高考試點上絲毫不愿松口。
假使真如有關部門和專家所樂觀的那樣,10年后外來工子女升學不再是個問題,政策的制定者們是否考慮過,10年間還有多少孩子要經歷不能異地高考的折磨,并就此影響到受教育的機會。10年不能解決問題,已是政策、決策跟不上現實發展需要,怎么還能將問題的解決留待未知的將來。
在異地高考問題上,教育部不能只是將試點辦法交由各地自行提出就完事,而必須以行政命令來推動試點的進行。至于全總,在建議之外,也應該在維護農民工權益上,發揮出更積極的作用。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