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指導:高考語文復習從吃透教材開始
2011屆高考復習已經展開。復習工作千頭萬緒,茫然不邊,從哪里開始?建議從吃透教材開始。
高考命題的依據是三樣東西:考試手冊、課程標準、教材。而考試手冊與課程標準都是極其概括的表述,具體的知識點還是落實在教材的學習中。高考試題與教材的聯系有直接與間接之分,我們下面以2010年高考語文試卷為例對此做些梳理。
與教材直接聯系的題目:
第16小題:“不羨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課本哪首詩中的詩句?借此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3分)
(答案:化用陶淵明《飲酒》“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寫的是隱居之樂,曲作者表達了積極用世的志向和與民同樂的意趣。 )
解析:《飲酒》詩一組二十首,滬教版第一冊18課《詩二首》選了“其五”。原詩句是:“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既是眼前之實景,又具有象征意味,寫的是隱居之樂。而此曲寫堯廟祭神慶豐收的歡樂場景,抒寫作者為民謀福,與民同樂的志向。
而這道題目簡直就是高一上課文《詩二首》練習二、三的翻版:
《詩二首》練習二:分別說說《詠史》和《飲酒》兩首詩有哪些意象,詩人運用它們表達了怎么的感情?
練習三:用典是古代詩歌常用的表現手法,請說說《詠史》一詩是如何使用這種表現手法的,其表達效果如何?
第18小題: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
A.饑民賴以全活 以吾一日長乎爾
B.至則決滯獄百余事 他植者則不然
C.去其桎梏而飲食之 恍驚起而長嗟
D.決獄之術多如此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答案:C)
解析:涉及到的課文有:《子路、冉有、曾晳、公西華侍坐》、《種樹郭橐駝傳》、《夢游天姥吟留別》、《鴻門宴》。都是經典名篇。
更多的是與教材間接聯系,現以文言知識類題目為例說明:
第17小題: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少而所與親舊
(2)終身不造其門
(3)素號難治
(4)乃徙公治之
(答案:(1)交往 (2)到 (3)一向(4)調任)
解析:出自300實詞的有“造”(高中)、“素”(初中)、“徙”(初中)。 “與”字也常見,高中第六冊《蘭亭集序》“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注釋:與,交好。另有《六國論》“與贏而不助五國也”,“與”是“結交”的意思。
第19小題: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 (5分)
(1)堯咨諷轉運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2)桂陽民有爭舟而相毆至死者,獄久不決。
(答案:(1)陳堯咨暗示轉運使讓歐陽公離開,不讓(他)留在州府。 (2)桂陽有爭船而互相斗毆至死的人,(這個)案件長久沒能判決。 )
解析:“獄”做案件解,《曹劌論戰》中學過(“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諷”,《鄒忌諷齊王納諫》里是指“用委婉的語言來進行勸告”,結合語境,可推斷此處是“暗示、示意”的意思。
第24小題:對“聽逸者占為山居”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任憑隱居者將衡山、華山據為己有。
B.聽說逃亡者到衡山、華山安家藏身。
C.聽任出世者在衡山、華山結廬隱居。
D.聽說出世者在衡山、華山安居生活。
(答案:C. )
解析:滬教版高三上 《陳情表》:“愿陛下矜憫愚誠,~臣微志。 ”教材注釋:任,這里指準許。根據語境可知,“聽”是“聽憑、聽任”。
相信在命制這些題目時教師的心目中是有教材的,是受到教材約束的,否則完全可以像2008年之前的高考那樣,出現基本義項在教材中并未學過的實詞。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教育網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責任編輯:王燁)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