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政治選擇題指導與訓練(5)
A、事物是變化發展的 B、正確意識對事物發展的促進作用
C、要正確處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 D、正確處理量變與質變的關系
6、下列說法具有無神論意義的是
A、子不語怪、力、亂、神 B、天不變道亦不變
C、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D、世移則事異,事異則備變
二、不定項選擇題
7、有人認為:“物以稀為貴。”這句俗語形象地說明了商品的價值是由供求關系的變化決定的。這種觀點:
A、認為商品缺短會使商品的價值量增加
B、指明了價格與市場供求的正確關系
C、混淆了價值與價格 D、指明了價值與市場供求的正確關系
8、一家企業在日趨激烈的商戰中,作出鄭重承諾:“同樣的質量,價格更低;同樣的價格,質量更高。”這句承諾:
A、屬于不正當競爭 B、表明商品價格是由質量決定的
C、可以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 D、有利于促使企業加強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9、某電子公司合同工王某嚴重違反公司的規章制度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公司解除了與之簽訂的勞動合同。王某認為自己雖然給公司造成了損失,但自己與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仍然有效,遂向勞動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訴。仲裁機關應當裁定:
A、廠方負違約責任,因為勞動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雙方均不能毀約
B、廠方違背了協商一致原則,單方面毀約,是違法行為
C、廠方正確,因為王某違反規章制度,給企業造成了嚴重經濟損失
D、王某敗訴,因為他在享受權利的同時,沒有很好的履行義務
題型五 材料型選擇題
題型特點
材料型選擇題由材料、題干(設問)和題肢構成,考查考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知識遷移能力。這類試題常提供一段或幾段材料,所選材料一般是時事熱點、重要文件、統計數據、革命導師或政治家的論斷、詩詞及諺語等,要求考生在閱讀材料的基礎上概括分析,其題肢一般是對所引材料表明的含義進行的解釋,要求學生對題肢中的解釋正確與否做出判斷。這一類型的選擇題出題靈活,注重考查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材料都是現象,考生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解題對策
對策一:審材料,這是做好材料型選擇題的基礎,即根據題意抓住關鍵詞語,提取有效信息,弄清材料的主旨(中心意思)和層次。在解讀圖表材料時,要注意時間限制和附加的說明,既要橫向分析,也要縱向分析。在材料型的組合式或不定項選擇題中,有的題干材料內涵豐富,層次較多,如果對材料把握不全面,就可能出現多選或漏選的情況。因此,要把復雜的題干內容分解為若干層次,進而全面準確地理解材料的內涵。
對策二:審設問,把握命題者的提問角度,分析命題意圖。審設問要注意題干的引導詞,引導詞決定著答題方向,它們是將題干和題肢有機聯系起來的關鍵,如“這說明”、“由此可見”、“因此”、“根本原因是”、“對……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下列說法不符合題意的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等。認真分析引導詞才能把握提問的角度,即是正向提問還是逆向提問,是考查經濟常識,哲學常識還是政治常識。
對策三:審題肢,仔細、認真分析題肢,把握每個題肢的基本含義。首先,判斷每個題肢是否正確。如果題肢本身說法錯誤,可直接排除(逆向型選擇題除外)。其次,分析題肢與題干之間的聯系。運用所學知識,把題肢與題干一一對照,認真分析題肢與題干之間的聯系。一般說來,題肢與題干之間存在某種內在的、本質的、直接的聯系就選,臆想的、表面的、間接的聯系則不選。
一、單項選擇題
1、《****中央關于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強調,要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可是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出現了結構性過剩,農民增產不增收的問題相當突出。針對這一問題,應采取的措施是
A、加大國家對農業的扶持力度 B、優化農業的產業結構
C、加大對農業的科技投入 D、實施工業反哺農業的措施
2、在國際石油供求關系趨緊的條件下,石油生產國發生恐怖襲擊、政局動蕩,這會使人們產生國際石油供應緊張的心理預期。這一心理預期又會推動油價進一步非理性上漲。這說明
A、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 B、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C、先進的社會意識能推動社會發展 D、認識要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和規律
題型六 因果型選擇題
題型特點
因果型選擇題,是指它的題干與題肢之間構成因果關系,主要分析政治、經濟、歷史事件和現象的原因、目的、影響。在具體的因果型選擇題中,一般是題干為結果,題肢為原因,可以是一因一果,也可以是多因一果或一因多果。常使用“之所以……是因為”、“原因是”、“根本原因是”、“目的是”、“是為了”、“結果是”、“因此”等引導詞,其中在考查原因時又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源”、“主要原因”等引導詞。這種題型具有多變性和綜合性,一般有較大的難度。
(責任編輯:王燁)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