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招生難 “學生荒”或導致民辦高校萎縮
新學年來臨,今年的招生情況讓一些民辦高校十分“頭疼”,生源數量下滑,陜西省民辦高校招生初現“學生荒”。那么,是何原因導致民辦高校招生難?民辦高校是否會走向萎縮?
困局民辦高校招生數初現“拐點”
記者昨日途經西安市西郊某民辦高校,在該校的人文學院與文化產業學院門口看到,幾個學生正在看布告欄上的“2010屆高職新生分班表”。一名同學說:“今年怎么只招了這么少的學生?2008級我們新聞專業4個班,共210多名學生。今年這個專業一共才87個學生,一下子少了120多人!”記者走訪了解到,不僅這個專業,其他專業也是如此,人數、班級數量都下降得厲害。
據該校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招生老師說:“今年的招生數量比往年下降了不少。民辦高校的資金來源絕大部分是學生的學費,而不是政府撥款。因此,許多民辦院校都在"搶"生源,我們的招生工作就是一場"戰役",招生人數與工資、獎金掛鉤。”而咸陽某民辦學校的李老師,假期一直在安康“蹲點”招生。
據了解,今年陜西高職(專科)層次招生首次出現報考人數不足。而據省教育廳相關數字顯示,近幾年來,陜西省的民辦高校招生數一直遞增,而預計今年招生人數遠不如去年,初現“拐點”。
分析是何原因導致民辦高校招生難
為何陜西省民辦高校出現“學生荒”?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著名社會學專家石英表示:直接原因是生源大幅度的減少,這幾年上大學的學生都是上世紀90年代初出生的,那時我國已實行計劃生育,一般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導致現在適齡大學生大幅度減少。間接原因是自從高校大規模擴招后,大幅度提高錄取率,使得教育質量下降,大學生太多,能力又上不去,造成就業難。很多學生、家長看到這種情況,寧愿去學一門技術,也不愿到高校浪費數年光陰。其實不光是民辦高校,許多公辦高校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陜西某高校負責招生的王姓人士也表示,還有三個原因:一是公辦高校的擴招,競爭加劇;二是由于發展速度過快,一些民辦高校在教學、后勤、設備等方面無法提供有力的保證,為其招生帶來隱患;三是高昂的學費。
趨勢優勝劣汰成為必然選擇
民辦高校是否會萎縮?未來發展趨勢如何?石英說,在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的不斷合作、競爭中,一些民辦高校的優勢、劣勢就顯現出來了。整合是大勢所趨,那些辦學底子厚、條件好的學校,不比一些公辦高校差,整合后會越來越強大,而那些質量不好的學校將被逐漸淘汰。
省教育廳民辦教育相關人士表示,民辦高校要生存,首先必須有量的保證。以前生源多,沒有危機感,一些高校單純想的是如何招生。如今,當務之急應是如何提高辦學質量,找準自己的辦學特色。比如有的學校以技能培訓為特色,跟企業接軌,就業很不錯,因此在招生中不愁沒有生源。
(責任編輯:王燁)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