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話題:清理高考加分政策宜早不宜遲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公示了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加分考生名單,臺州一中有4個考生獲得20分加分,他們的家長,都是當地的官員。4人獲得加分理由是,曾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獲過獎。這是個主觀性很強的比賽項目,網絡上的負面評論不少。
官員子女暗箱操作高考加分,公眾早已見怪不怪。去年,浙江高考航模加分、重慶石柱等地的官二代違規加分,都令我們大開眼界。今年臺州一中考生加分是否涉嫌違規操作,尚待當地相關部門盡早介入查明。
違規高考加分,嚴重破壞了教育公平。簡單的一句“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的調侃背后,是公眾對于個人努力與家庭背景關系的深刻考量,更是對時下公平正義的深切焦慮。從這個意義上說,網友質疑臺州官員子女加分存有貓膩,是出于一種慣性質疑。
高考,是“憑真本事吃飯”。高考加分,雖然也是憑真本事,然而,因為這個“真本事”評價標準有時過于強調主觀因素,其實高考腐敗的根源不在加分不加分,而在于對社會力量缺乏有力監督和有效制衡。這里的社會力量,無非兩個方面:權與錢。其實,在權力尋租的現實面前,錢的問題終究是通過權來體現的———可以說,高考腐敗的根源在于社會對權力缺乏有效的監督與制約。
保證高考加分公平的途徑只有兩個:其一,加強對權力的監督與約束;其二,全面清理所有的高考加分政策。如果社會對于權力的監督與約束水準,在短期內很難提高,那么,全面清理高考加分政策已然成了大勢所趨。作為先行者,2010年開始,山東取消所有省內高考加分政策。
(責任編輯:蘇婧)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