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如何不“嫌貧愛富”?
浙江臺州一自稱高考生家長的網友發帖稱,浙江4高考生獲加20分,加分因曾參加創新大賽。其家長均系官員,網友質疑其加分存內幕。教師受訪時稱,并沒有只選官員子女,此外有學生表示不知道該創新大賽。
虛假加分,不但嚴重損害了教育公平,而且讓這項政策遭遇了空前的信任危機,很多考生和家長為此憤憤不平,牢騷滿腹。如何讓這項本來是維護教育公平,鼓勵特長學生的加分政策回歸本色,成了我們不得不認真面對的問題。筆者覺得,我們不妨借鑒一下物價領域的聽證會制度,對高考加分也進行公開的聽證。
虛假加分之所以泛濫,弄虛作假者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加分的過程過于隱蔽,加分的相關信息不公開、不透明,給暗箱操作留了空間。臺州市這起疑似虛假加分事件,被加分的學生,他們身邊的同學竟然一無所知,如果不是學生家長偶然發現,誰會知道?
其實,不管是冒名體育特長生加分,還是篡改民族成分加分,只要能夠做到公開和透明,“南郭先生”就必然會露出原形。而高考加分聽證制度,正是為了揭開這些“南郭先生”的偽裝,讓他們露出原形的“尾巴”。
按照筆者的設想,這個高考加分聽證會,將邀請學生、家長、老師和媒體等參與。參與其中的學生、家長和老師,都是對加分學生情況最為了解的,自己的同學有沒有特長,是什么民族,夠不夠加分資格,他的同學是最有發言權的;自己班級的學生應不應該得到加分照顧,他的老師心里也是最清楚的。同時再加上其他學生家長和媒體的監督,相信那些想通過弄虛作假獲得加分的考生和家長,是很難得逞的。高考加分聽證會制度,說到底就是把高考加分公開化、透明化,加強社會對其的監督力量。
摘編自《長沙晚報》6月18日 文/苑廣闊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