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槍手”挑戰社會底線 背后是腐敗鏈(2)
僅服務“金權孩子”
能量多大無從考證
一場高考要涉及教育、招生、公安、學校等多個部門,高考也設計了很多監控的環節,體檢、報名、準考證、身份證、學生檔案、電子檔案等,面對這樣的一個替考犯罪集團,令人困惑的是:這個團伙他們到底有多大的能量,能夠突破這些嚴密的環節,最終完成替考。“沒有相當大的背景,我覺得很難做到。”何春中認為。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央視特約評論員王錫鋅也認為,一條龍的槍手去撞槍口,表明監管權力、各個環節可能已受到監視,它成為腐敗或舞弊的很重要的土壤。
何春中表示,涉嫌組織槍手替考的團伙成員反復強調,這是在給領導的孩子,在給一些有錢人的孩子弄,中間還提到了千萬富翁,說他們這些孩子有的從高一、高二就開始弄這些東西。而且他們很明確地表示,就是做高端的,低端的他們根本就不接。
低級原始的替考背后
是危害極大的腐敗鏈
在何春中的此番暗訪中,替考學生問,主考官手上拿著的單子,上面的相片是誰?槍手組織者回答,那個相片是你的,除了考場上需要的身份證、準考證和前面的那個頭像之外,其他所有的電子檔案都和你沒關系。這不禁讓人想問,那些組織槍手的犯罪集團提供給槍手可以進入的考場證件到底是怎么辦出來的?
有評論指出,如果沒有既能一擲千金、又能手眼通天的家長配合,如果沒有教育、公安等部門“內部人的一路綠燈,要想進行這樣規模、程度的高考替考,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從目前披露的情況看,這是一個仍然隱藏在地下,組織嚴密、危害極大的“利益鏈”和“腐敗鏈”。
今年這起有關槍手犯罪集團的記者調查,給社會發出這樣一種警告:這個槍手集團手里擁有的可不是什么高科技的設備,而是能夠打通各個環節的能力與手段。有一個細節必須注意,就是那位組織替考的許老師,他跟替考的槍手說:“到了考場上,有任何人問你什么問題的話,你只要說,許老師讓我來的,就不會有人再問你問題了,也不敢有人再問你問題了。”給人的感覺就是,幕后是一只無形的大手在操作著這件事情。
王錫鋅認為,可能不僅僅是一只大手,而是有無數雙手在輔助著它,像這種直接的替考形式,在手段和形式上是非常低級的、原始的。但這種低級的、原始的替考卻在今天還有市場,而且可以以一個地方為中心,輻射到很多點的這種市場,如果沒有一系列的人在里面運作,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后面一定是在利益鏈條之外,還有一種監管的權力參與到其中。這種情形其實本質上是高考中的某種腐敗,因為它就是金錢、權力和考試規則之間的較量。
專家點評
惡劣影響
挑戰高考公平
突破心理底線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央視特約評論員王錫鋅認為,所有的舞弊或者作弊,本質上都是對規則、制度的一種挑戰或者蔑視。之所以總會有人這么做,無非是兩方面原因:一是通過舞弊得到一種不公平的、額外的利益;二是每個作弊者都要考慮成本或者風險,當有些舞弊者發現這種風險可以控制,幕后可以有一個鏈條來控制這種舞弊帶來的風險的時候,那么這種獲利的沖動就完全有可能變成現實。
舞弊帶來的最直接的結果是不公平,就像足球賽,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規則的公正、公平,且人人都要遵守。有的時候運動員不去遵守,更壞的是有時游戲的組織者、裁判者也涉入到舞弊中。一旦出現這種局面,那所失去的可能就是對整個游戲制度的信心。高考舞弊的危害有三個層面:第一,舞弊行為會侵害那些常年累月刻苦學習、遵守游戲規則的參與者。第二,它帶來的是對考試規則甚至是高考制度的公平性的一種沖擊和挑戰。第三,可能還會涉及到社會的心理。要知道,在中國很多人從底層能夠獲取某種希望和機會的,可能就是高考,至少是很重要的制度之一。這時候如果我們發現這里面不僅有一般的考生作弊,而且還有里應外合的舞弊,心理底線就可能受到挑戰。
另外,那些被替考的、替考的,還有周圍旁觀知道這個事情真相的學生,在走入社會的起點這個階段,在高考這個重要的環節就面臨、目睹這種情形,那其將來的整個心理可能會成為問題。
事件處理
記者提供線索公眾期待結果
主持人:曝光這件事情的記者說,這件事情雖然已經曝光出來了,但到目前為止,他并不知道有相關的部門介入調查。
王錫鋅:我們看到媒體通過自己的行動,幫助公眾延伸他們的眼睛,監督我們這個社會特別關注的高考公平領域。其實記者提供的線索已經非常具體了。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毫無疑問首先要啟動對這樣一個事件的調查。第二,如果有的話,這些替考的槍手到底是到哪些地方去撞槍口了。第三,他們去撞了槍口,結果怎么樣?是平安無事,拿了錢皆大歡喜,還是沒有監督?公眾期待一個結果,一個說法。
主持人:而現在的這種相對平靜應該怎么解釋呢?
王錫鋅:我覺得這種相對平靜,也許是正在進行調查,我相信有關部門會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