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弊器材變身高科技 賣的用的形成利益鏈
盡管各地今年對高考作弊實施嚴厲打擊,并采取了諸如無線電屏蔽和監測等諸多防范措施,但并沒有阻擋住一些不法人員作案和個別考生作弊。今年高考期間,甘肅、河北和吉林等地均打掉一些銷售高科技考試作弊器材的團伙,盡管這些已經被打掉的團伙沒有對高考秩序造成更大干擾,但其中暴露的問題,卻值得關注。
各地頻發銷售作弊器案
高考前和高考期間,甘肅省接連破獲多起非法出售高考作弊器材案件和涉嫌利用無線電收發裝置進行高考作弊案件,打掉多個涉嫌犯罪團伙。
6月6日,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公安局根據排摸掌握的線索,一舉打掉兩個涉嫌利用無線電收發裝置進行高考作弊的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7名,拆除信源發射點12處,查獲發射器14套,手表樣接收器、腰帶樣接收器和橡皮擦樣接收器共13塊,同時還查獲了部分涉案電腦。偵查表明,這兩個團伙涉案人員分別于4月和5月先后多次從武漢購買整套作弊器材11套,并于6月5日和6日在當地部分學校等建筑附近安裝信號發射裝置。
6月7日下午,白銀市靖遠縣公安部門接到舉報,稱有人在當地兜售高科技考試作弊工具。信息立即引起了當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經過白銀市和靖遠縣兩級公安部門配合,8日上午成功抓獲了3名兜售高科技考試作弊工具的犯罪嫌疑人,從7日到8日共發現7名利用高科技作弊工具進行作弊的學生。
除甘肅外,在高考前,湖北省洪湖市也破獲了一起蓄意利用無線電通訊設備在高考中作弊的案件。
作弊器價格高達兩三萬
記者從甘肅省公安 、教育等部門了解到,“高科技作弊器材銷售”犯罪當前已經形成了器材銷售方、使用方等多個環節構成的利益鏈條,并呈現出幾個鮮明特點。
特點一:牟利是終極目標。甘肅省華池縣破獲的詐騙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兜售的每套考試作弊設備2至3萬元,考生或家長預付5000元定金,待第一門科目考完后一次付清剩余款額。保證考生達到二本分數線以上,若達不到二本分數線,將全額退款,以此騙取錢財。
據調查,該犯罪團伙已向慶陽市的西峰區、慶城縣、華池縣、環縣、寧縣等縣區的11名考生收取3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定金,不法收入28600元。
特點二:利用“高科技”誘導考生,推銷方式多樣。犯罪團伙通過QQ 聊天、打電話等方式聯系高三考生或學生家長,攜帶考試作弊設備上門演示、推銷,并謊稱凡購買該作弊設備的考生,在考場上戴好隱形耳機和無線信號接收器,開考后由他們在考場附近通過對講機向考生語音傳遞標準答案。
特點三:大學生參與較多。初步分析發現,已經抓獲的犯罪嫌疑人中,除有部分無業人員、個體戶等外,還有不少在校大學生。特別是在華池縣破獲的案件中,8名犯罪嫌疑人除3人為自由職業者外,其他5人均為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
湖北省洪湖市警方在高考前幾天破獲一個蓄意利用無線電通訊設備在高考中作弊的案件,為首的人員,是一名在校碩士生,參與者還有武漢一高校的大一學生。
無監控設備監管難度大
盡管多年來我國持續加大對高科技作弊案件的打擊力度,但作弊器材銷售、利用高科技裝備作弊的案件卻屢見不鮮。監管難度大、違法成本低而利潤高昂,是這類犯罪屢禁不絕的根本原因。最大可能消除此類犯罪,需要盡快從加強技防、加大對無線電市場管理力度方面強化工作力度。
甘肅光明律師事務所律師孫智俊建議,通過完善法律法規辦法,加大生產和銷售提供無線電作弊器材設備者的違法成本。他表示,從源頭上加強對生產和銷售無線電作弊工具的管理,是打擊高科技作弊犯罪的重要一環,但根據當前的無線電管理條例,對銷售作弊用無線電設備者只能進行沒收設備和罰款處理,打擊力度不大,違法者成本很低。
同時,面對今年高科技作弊在西北縣區呈現高發態勢的,提升西北地區尤其是縣區一級考區技防能力迫在眉睫。
但這之前從沒有發生過利用高科技高考作弊的地方,還是被作案人員突破了,原因是各考點除了手機信息屏蔽外,沒有無線電監控設施。靖遠縣是通過群眾舉報和監考人員現場發現,才及時抓獲了作案人員,并對作弊學生進行了嚴肅處理。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