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謹防招生騙局 警方披露5種詐騙類型
本報海口6月10日訊(記者文剛 通訊員吳鵬程)2010年全國高考已落下帷幕。海口市公安局針對近年來的高考招生詐騙案件分析研判,七八月可能是這類詐騙案件的高發期。為此,海口警方提醒廣大考生及家長提高警惕,防止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考分較低的考生及家長急于求學的心理,進行虛假宣傳、詐騙活動。
據警方介紹,詐騙分子利用高考招生進行詐騙,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騙子們最常用的高考招生騙術,就是混淆不同類型辦學方式進行行騙。目前除普通高等教育外,還有成人高等教育、遠程網絡教育等。騙子故意混淆高考招生與其他學歷教育招生的區別,將不夠分數線的考生騙到一些院校的遠程網絡教育班,等考生報到后才知道真相。事實上,這類輔導班,只要注冊就能入學,根本不需要“活動”。
二是自稱有“熟人”、掌握招生計劃、學校內部指標等,誘使考生家長掏錢。騙子們常用的語言是:“花點錢,我找人活動,分數不夠也能上大學”;“先上個專科,我再找人給你轉成本科。”
三是借軍校招地方生名義行騙。騙子假冒軍事院校招生人員,聲稱能拿到軍校“特招指標”,要家長支付指標費。其實軍校與其他高校一樣,除收取國家規定的費用外,不會收取考生和家長的任何費用。
四是打著“自主招生”的幌子行騙。自主招生有兩個條件:一是高考前通過學校組織的測試,二是經學校測試合格后還須參加高考,高考成績必須達到考生所在省重點分數線。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有著嚴格的條件限制,并不是花錢能買到的。
五是招生中介替一些不具備招生資格的院校進行招生。據介紹,由于個別民辦的高校資質不夠,且違規嚴重,教育部已停止這些學校組織的2010年各類學歷教育招生。然而,這些學校有可能繼續在私下通過招生中介對外違規招生。警方提醒考生和家長應注意關注教育部網站通告,切勿輕信招生中介,以免上當受騙。
同時,不法分子可能通過以下作案手段進行詐騙,希望廣大考生和家長注意提防:一是通過手機短消息或網絡聊天,向考生或家長發送的虛假信息;二是通過郵局向考生寄送偽造的錄取通知書,讓考生將學雜費事先打入銀行賬號內。警方提醒說,對于自己沒有報考的院校,一定要通過網絡查詢等方式進行鑒別真假。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