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沖刺需“松弛”有度 積極進行自我暗示
距離高考還有十天時間,近日不少家長通過“母親俱樂部”打來電話,咨詢有關高考前對孩子的復習計劃、心理調節以及飲食安排的問題。也有家長反映,距離高考越近,孩子越提不起精神,好像患上了“高考焦慮癥”。對此,我們咨詢了延安、成龍等省城知名輔導機構的負責人,他們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高考前十天,松弛要有度。
1 積極自我暗示,保持平常心很重要
濟南某中學高三學生小夏最近常常陷入不安和焦慮,即將高考的她總擔心考不好會辜負父母、老師的期望,招人恥笑。“讀書不是為了父母的面子,而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延安學校王校長告誡高三考生,只要自己盡力了,即使考不上理想的學校,未來的人生也還會有很多的機遇在等待自己。避免因為自我施壓過重,導致臨場發揮失利的情況。
考試前十天,考生多進行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臨近高考,學校會進行多次的高考模擬考試。這個時候學生不要過于在乎模考成績,而要根據考試結果多進行查漏補缺,相信自己的能力,另外,不要盲目的和同學攀比考試成績。坦然面對高考,保持平常心最重要,”王校長提醒廣大考生。
2 每天適度鍛煉,作息要規律
有家長趙女士反映,最近一周以來,上高三的兒子每天起來都覺得頭昏腦漲,復習起來力不從心,效率不高。趙女士擔心兒子的身體狀況是因為學習勞累所致,害怕影響高考發揮。
記者咨詢了濟南盛華培訓學校的殷校長,他表示這是學生自我施壓太重所致,高三學生應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尤其在臨考前半個月,要保障每天8小時睡眠的基礎上,除去吃飯時間,每天至少應休息、鍛煉1小時,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
另外,殷校長提醒廣大考生,“考前大量服用提神醒腦的保健品,對身體未必有好處,而當從自身調節做起,安排好學習、休息和鍛煉時間表,避免出現休息時不能徹底放松,學習時又沒有效率。”
在飲食方面,專家提醒,臨近高考,切忌整體改變考生原有的日常飲食習慣,而是要根據考生的喜好和習慣,在原有飲食習慣的基礎上予以適當調整,保證營養,葷素搭配,合理膳食即可。
3 熟悉高考程序,避免失誤丟分
到臨考前半月,高三學生已經經歷了若干次大大小小的模考,但在臨考前十天左右,多數學校還會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與高考程序幾乎一模一樣的模考。
成龍學校廖校長說,一般情況下,臨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考對考生的心理影響比較明顯,它不同于以往的模考,也不同于高考,因為此次模考的試卷無論是題型還是難度都接近于高考,是高考的一個實戰演練。主要是為了讓考生熟悉高考程序,適應大規模考試的氛圍,安排好做題順序與時間,也會給考生一個發現自己問題的機會。學生可以把這次模考當成真正的高考去考,嚴格按照高考的程序來走,但也不要太緊張。
據悉,每年的高考中,都會有考生因各種疏忽導致不必要的失分,如有的考生做完A卷后沒有把答案填涂在答題卡上,有的考生忘記做試卷的另一面,有的是把答案寫在答題卡規定的區域外,有的是填涂答題卡看錯題號等,這些失誤都會讓考生與心儀的大學失之交臂。
所以,對于考前十天的模考,考生不要太在意成績,因為這畢竟不是真正的高考,對高考不起任何決定性作用。但一定要認真總結失分的原因,避免在真正的高考中出現失誤而失分。
由于考試前幾天,學校一般將時間還給學生自由復習,這一階段學生要自我“松弛有度”,不可過于放松,亦不要過分緊張施壓。專家提醒考生,考前十天,在做好心理調節、規律作息和完善的復習計劃之外,盡量根據高考時間三天考試科目來調整相應的復習計劃。
高考前營養套餐指南
距離高考日子越來越近,考前10天應該讓孩子吃什么成為高三學生家長們關注的問題之一。
“我天天都會為即將高考的女兒熬上一鍋綠豆湯,”一位家長介紹自己的絕招,“一般在這個時候孩子都會比較緊張,綠豆湯不僅對孩子的身體有好處,而且還能降燥火,幫助她緩解緊張情緒。”
另一位家長的兒子今年已經上大一,他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介紹了自己的經驗:“最好不要為孩子刻意做些與以前飲食習慣不相符的菜,這樣不但幫不上忙,還會給孩子心理造成壓力,平時吃什么就做什么,可以以清淡為主。”
以下推薦兩款套餐,不但讓考生吃著舒服,還能充分利用食物中的天然營養提神醒腦。
有助于養神醒腦的配餐
早餐:全麥面包、煎雞蛋餃、牛奶、泡菜、青椒、藕、黃瓜
午餐:芥藍炒腐絲(配料為芥藍和豆腐絲)、肉末純蛋(配料為肉、雞蛋)、麻油花卷
晚餐:青椒羊里脊(配料為羊里脊、青椒、冬筍、雞蛋)百合花生湯(配料為百合、花生米、白糖)、米飯
有助于增強記憶力的配餐
早餐:豆沙包、牛奶、五香茶蛋、三絲拌花生(配料為萵筍、胡蘿卜、芹菜、煮花生米)
午餐:番茄菜花(配料為番茄、菜花)、小白菜氽肉丸子(小白菜、里脊肉、蛋清、海米)、紅小豆飯(配料為大米、紅小豆)
晚餐:三鮮水餃(配料為豬肉、大蝦、筍)、山藥核桃糕(山藥、核桃仁、紅棗、白糖、鮮果)
(責任編輯:李明慧)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