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課改高考明年開始 高考升學壓力仍很大
作為中國生源第一大省,今年高考政策對河南雖然略有傾斜,招生計劃有所增長,但廣大考生的升學壓力依然很大。加上明年將是新課改高考第一年,作為復讀生源大省,不少考生要趕今年高考的末班車。兩大因素導致許多考生“升學焦慮癥”,主要表現為扎堆報考前提分班、咨詢出國留學和開夜車學習等。越臨近高考,這種現象越明顯,不少考生總覺得復習不到位,很多知識點沒有復習到,對即將來臨的高考沒有把握。
火爆的考前提分班
5月13日,記者來到鄭州市農業路的陳中數理化培訓學校,這里除了100多人正在聽高考沖刺的大課外,還有至少100多人在上一對一的高考輔導小課,因為開的是“小灶”,所以價格也不菲,每人每小時200元,課程涉及數學、物理、化學、語文、外語等各個學課。學生們很珍惜高考沖刺前家長提供的“充電”機會,他們聽得認真,老師輔導得也盡心盡力。
“還有不到一個月時間就要高考了,學校的大課根本滿足不了同學們的個性化復習需求,所以我們的個性化輔導才更火爆,供不應求。”該校任戰洪副校長向記者介紹。
“快要高考了,我覺得不會的東西越來越多。我現在選擇的班是補習最薄弱的數學,特別是三角函數、直線和圓的方程等知識點不扎實,所以找到陳中數理化,讓來自省實驗中學的名師對我進行一對一的輔導,感覺效果挺好的。”考生小楊對記者說。
“我現在每天的主要精力就是針對同學們的個性化需要,對他們進行一對一輔導。這樣有的放矢地教學,學生聽得認真,效果好,我們也講得特別盡心,畢竟人家家長在這么關鍵的時刻,花這么多的錢找到我們,是對我們的信任,我們要對每一位學生負責。我們的另外一個重要任務,是對同學們的考前焦慮進行疏導,包括一些學生家長。”正在輔導數學的一位李姓老師對記者說。
隨后,記者又來到鄭州新東方、聯大外國語、大山、張清波高考英語提分班等培訓機構,也都發現了這種高考考前提分班、沖刺班,大都很火爆。在對近百名考生的隨機調查中,記者發現他們中不少人對高考充滿焦慮,不知道應該如何面對。“今年的高考很特殊,往年考不上第二年可以再復習,可明年就是新課改高考了,再復讀對接很難。”一位來自鞏義的考生對記者說。
出國留學和燈下苦學
5月13日,記者先后來到北京金吉列鄭州分公司、河南騰達咨詢服務有限公司、河南中安留學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發現到這里咨詢出國留學的家長特別多。除了現場咨詢外,更多的家長是焦慮地打來電話,詢問出國留學的相關問題。
“我的孩子學習成績一直不太理想,到了高三階段,也許是過于焦慮,成績下滑比較嚴重。作為家長,我們必須為孩子的未來考慮,所以前來咨詢出國留學的事情。”來自鄭州五中的學生家長楊女士向記者介紹。
在大華雅思、英思力,一些孩子的母親告訴記者,孩子平時學習不錯,不過想上國內名牌一本高校也沒有十足的把握,所以過來聯系國外的高校,一旦考不上國內名牌,就選擇出國,省得煎熬。
“往年四五月份是一個留學咨詢淡季,但今年卻很火爆。我們4月份接到電話咨詢就有300多個,直接找到公司咨詢的有100多人,兩次專場活動又吸引了200多名考生、家長到場,最后簽訂了100多份留學協議。5月份的咨詢量已經有200多個,全月預計簽訂留學協議量應該不低于70份。”北京金吉列鄭州分公司楊波總經理向記者介紹。鄭州中澳(國際)學校校長劉士力也向記者介紹了相類似的情況:“家長們之所以如此熱衷出國留學,與家長們焦慮的心態密不可分,總想尋找其他的途徑,為孩子的未來尋找較好的出路。”
除了花不少錢上考前提分班或出國留學培訓外,更多的考生選擇的是開夜車苦學,他們除了完成白天繁重的學習任務外,還挑燈夜戰。家長為了照顧好孩子,則輪流坐班,時刻守候在孩子房間外,以便隨時解決孩子的難題。
三種心態選擇高考校外輔導
記者從鄭州各大培訓機構了解到,雖然2010年高考考生壓力略有減輕,但從整體高三學生報名校外輔導的熱情來看,生源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反而比寒假各類班型報名情況更為旺盛。
“就我省情況來看,明年將進行新課程改革的高考,大部分考生害怕今年一旦考不上大學,明年復讀會面臨很大的困難,因此表現出了對校外輔導班的青睞。”陳中數理化培訓學校副校長任戰洪說:“課外輔導的結構也發生著變化--大部分考生家長在孩子的應考階段會表現出選擇一對一的傾向,即使不選擇一對一,也會自湊學生成小班,家長認為這種形式可以保證最終的輔導效果。”
無論何種授課形式,復習效果是考生及家長在選擇校外輔導時最看重的,由于學生時間具有不可協調性,因此短期學習成績的提高以及學習興趣的增加就成了衡量效果的重要標準。
據了解,家長為孩子報輔導班主要有三種心態。
一種是跟風型。黃女士的女兒今年參加高考,隨著高考的臨近,女兒緊張,她比女兒還緊張,看到周圍同事朋友紛紛為孩子報校外輔導班,她也跟風報了。在選擇培訓學校時,她主要在包括本報在內的權威主流媒體上尋找熟面孔、口碑不錯的學校。
一種是自我施壓型。鄭州九中的高三學生小高談到高考,輕松的語氣中略帶些焦慮。“選擇課外輔導完全是我自己的主意。快高考了,我感覺壓力不是很大。我不滿意自己目前這種狀態,加上自己的知識方面確實還存在欠缺,所以才選擇了課外輔導班。希望在學校復習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彌補學習上的漏洞,提高解題方法和技巧。”小高告訴記者。
一種是名師跟隨型。“我從高二下學期開始,就在鄭州一家培訓機構跟著2009屆高三學生學語文。就是因為感覺授課的李老師水平比較高,我在這里能夠實實在在地學些東西,感覺物超所值,所以報了班,目前不僅補語文,歷史、政治及地理課程也都報了名。”鄭州四中的小陳告訴記者。
“校外輔導,師資水平是第一位的。此外,培訓機構的管理水平、對學生的關注程度也是學生、家長看重的。孩子能夠在這種環境里接觸其他學校的同齡人,相互之間也是種鼓勵和支持。快樂學習知識,也符合現在的教育理念。”大山學校的張紅軍校長認為。
如何調整高考考前狀態?
記者在對一些考生家長的調查中發現,無論選擇課外輔導班,還是選擇出國留學,大都是自發行為,大家認為有需要,又看到近期媒體這方面的宣傳報道比較多,所以就參與進來。“高考幾乎涉及每一個考生家庭的命運和未來,不緊張焦慮是不可能的,給孩子們想些出路也是不得已的事情。”家長程女士說。“孩子如果各個學科的知識都掌握得扎實,我們也不愿意花錢上補習班。大多數情況是應孩子們的要求,我們才報的班。只有個別家庭是家長替孩子做主報的班。這種情況估計孩子學習的效果不會太好。”家長黃女士認為。
“最后的沖刺,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選擇何種形式應對焦慮,一方面要因人而異,另外也要區別不同家庭,充分考慮家庭經濟承受能力。如果學校教學每科教師都能夠備課充足,輔導到位,就不贊成孩子額外再到校外參加輔導。如果孩子掌握的知識不夠扎實,自身又特別有這方面的需要,家庭條件允許,當然還是大力支持的。”新東方印建坤校長認為。
省實驗中學的馬玉霞副校長認為,對高考前這個時間段產生焦慮應該正確對待,有些許焦慮是一種正常現象,正常焦慮也不算什么。但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都要學會自我緩解,對女生來說學會傾訴,甚至可以大哭一場,男生可以選擇劇烈的體育運動等方式。另外要讓考生學會興奮點的調整。很多考生這個時間養成了挑燈夜戰的習慣,到了上午九、十點或者下午兩、三點時容易犯困,此時恰恰是高考考試時間,如果不調整生物鐘,到考試的時候會影響正常水平的發揮。可以通過講笑話、有趣故事的方式進行調節;還可以進行必要的心理暗示。現在離開高考不足一個月,不少考生覺得復習得差不多了,應該會的會,如果不會再補也來不及了。可以運用補漏洞理論,把不會的知識點、檢查出來的知識漏洞通過心理暗示方式積極正確地面對,不僅僅是悲觀承認。對于家長因為焦慮為孩子報各種輔導班,或者報名出國留學,則應該非常慎重,千萬不要讓孩子陷入被動中,打亂孩子的復習節奏。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