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信息被泄露 家長頻接商家促銷來電
考生信息被泄露,家長頻接商家來電
新商報記者曲琦還有不到一個月就高考(論壇)了,學生家長張翰婷頗有些焦慮,這份壓抑不光來自兒子的成績、即將面對的考場、難以取舍的志愿……更迫切的是許多難以預料的驚擾———從春節至今,她已接到了幾十個電話,有的邀請她參加報志愿的輔導課,有的是培訓班的考前突擊,還有民營大學招生辦的,推薦“押題寶典”的……無一例外,都和掏錢有關。
考生家長電話被泄漏
張翰婷參加了幾次報志愿的輔導班,卻發現,有幾位家長相當面熟,交流后才知道,他們的孩子都在同一個班級,掏出手機,連培訓方發來的“輔導資訊”都是同一個號碼同一個時間段發送的。“我們開始懷疑,這些電話是怎么泄露到社會力量的辦學機構那里的?”
這半年,張翰婷接到了多種多樣針對高三畢業生“量身定做”的各類廣告訊息,“有一所民辦高校,連發布本科學歷的資質都沒有,連續三個周五都打來電話邀請我們去參觀學校。”張翰婷的兒子成績一般,發揮好一點能上三本線,差一點的連?贫疾荒苤竿l來訊息的幾所民營高校顯然是有備而來,“他們手中應該是有一批可能在高考中落榜的學生名單,這比大海撈針一樣地向社會群發短信有效多了。”
訊息是怎么搜集的?
一位開辦過考前社會輔導班的業內人士這樣告訴記者,“有一些是老師推薦的,也有一部分是利用高三學生的畢業生通訊錄來搜集電話號碼的。”
北三市的一位高中應屆班主任表示,考生信息的泄露已經不新鮮了:“一上高三,已經有人來打招呼,他們只要可能會落榜的生源和聯系方式。估分過后,來要名單的人一批跟著一批。有的當即給幾百元的‘信息費’,有的承諾學生入學后會許以20%以上的學費提成。”
民辦高校覬覦的是成績一般的那些學生,更多培訓機構看好的是更廣泛的優質生源,學生和家長們很可能購買“沖刺寶典”,很可能參加報志愿的宣講班,很可能舍得花錢去聽名師的“押題課”……
“我最著急的不是自己被這些垃圾信息所打擾,而是兒子的手機上也不時出現相關的廣告信息,其中一些字眼頗為誘惑,比如———‘10天提高50分’‘命題組專家抵達大連’等等,高考前夕,孩子最應該做的就是安心復習,這些充滿了魅惑力字眼,有可能將他們原有的步調打亂,而去嘗試抄近路,而這些近路,有多少是可靠的?”
鏈接
2008年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刑法修正案 七 草案曾專門增加了保護個人信息的有關條款,其中規定: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