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數學沖刺復習方法:注重計算重視實戰
高考進入倒計時30天,考生如何做好數學最后階段復習,近日,蕪湖一中高級教師、市骨干教師朱木蘭和蕪湖一中骨干教師范宗標兩位名師結合自己數學教學的體會,給考生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概念的掌握必須體現概念的形成過程。兩位老師告訴記者,李邦河院士認為:“數學根本上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技巧不足道也!”數學概念的起源和發展是自然的,如果有人感到某個概念不自然,那么只要想一下它的背景,它的形成過程,它的作用,以及它與其它概念的聯系,就會發現它實際上是水到渠成的產物。舉個例子,有些考生認為數學歸納法是形式化的,而正是這種“形式化”的感覺使考生覺得數學歸納法離他們很遠。實際上,當我們從小開始數數的時候,就已經對數學歸納法有所了解。朱木蘭說,她曾讓小孩數數,不停地數,小孩忽然停下來,很迷惑地問她:“數到什么時候結束呢?”這引發了她的思考,而按數學歸納法的方式,就可以數完。第一步,先數“1”;第二步,當數完“k”后,會接著數下一個數“k+1”,綜合上述兩步,就可以把所有的正整數數完。從這個例子可以體會到,數學歸納法的精神實質是無限遞推,它是用有限來研究無限的光輝典范。
二、注意對基礎題的解題方法的提煉和歸納。學好數學離不開解題,但就題論題是事倍功半的。做完一道題目后不要立即放下,一定要想一想這道題涉及到了哪些知識點,蘊含了什么思想方法,運用了什么解題策略,還有沒有別的解法,條件變了結論是否有變化,把問題反過來問是否成立……考生要經常復習和反思已經做過的題目,多次反復才能促進理解走向深入。需要強調的是,基礎題解決的成敗往往決定考試的成敗,所以,越臨近高考,考生越要加強基礎題的訓練。
三、適當做一些具有挑戰性的題目,注意數學思維能力的訓練。挑戰性問題主要具有如下特征:(1)對考生來說,不是常規的,不能靠簡單的模仿來解決;(2)具有趣味和魅力,能引起考生的思考和向考生提出智力挑戰。有些試卷上的壓軸題就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要想解決它們,掌握恰當的思考方法是必要的,分析綜合法對發現問題解決的途徑至關重要。兩位老師特別強調了“退”的方法,“退到最簡單而又不失本質的情形去考慮!”
四、注重計算,重視實戰,不斷反思自己的解題得失,積累應試經驗。兩位老師說,我國著名數學家徐利治先生在《談談我的一些治學經驗》一文中指出,學好數學要“不怕計算”,“不怕計算可以說是我在長期數學工作中養成的一種性格或習慣。我在小時候是不喜歡做算術計算題的,甚至對復雜的計算很害怕。后來,學了中學代數和三角學,學會把復雜的式子化成最簡式,感到是一種愉快,有時看到或得到一些很有規律的對稱式,很覺高興。”數學具有美的天性,計算的過程是艱辛的,同時也是美妙的。
兩位老師建議考生,應盡量多地在規定時間內進行實戰訓練,并不斷反思自己的得失,包括對當時的心理狀態的分析,積累應試經驗。最后,兩位老師提醒考生,注意應試時間的分配,答題不能一味求快,那種不論試題難度而一味要求自己“做完”所有題目的想法和觀念是不理智的,把會做的題做對比什么都重要!考生在答題時會不斷地感受到試卷的難易度,這時就要進行調整,該放棄的就放棄,該暫時擱置的就擱置,因為有“舍”才有“得”!
(責任編輯:王燁)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