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模擬填報軟件引起學生和家長關注
離高考還有一個多月,網上出現的一些高考志愿模擬填報軟件引起了不少學生和家長的關注,部分人都愿意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參與軟件提供的測試。但是,這樣的測試真能幫助考生填報志愿嗎?昨天,蘭溪市第五中學副校長吳友誼提醒學生和家長:這樣的模擬軟件可信度并不高。
目前,網上流行的高考志愿模擬填報軟件五花八門,有的是免費使用的,有的則需繳費開通。在采訪中,蘭溪市區部分中學的學生及其家長都說曾聽說過此類軟件。出于好奇,一些家長和學生也上網試過。“根據學校模擬考的成績,我們很想知道孩子究竟能考上哪所大學,現在有這樣的工具,我們當然想試試。”蘭溪市第三中學學生家長王先生說。但是,也有的學生和家長認為,模擬軟件過于程序化、比較死板。僅靠預估分數來預測能考中某所高校的概率,很難做到科學合理。
昨天,記者也上網搜索到了一款名為“新浪高考模擬志愿填報系統”的軟件,在免費注冊了一個用戶名后,準備體驗一回模擬填報志愿。但是,進入填報志愿界面后,記者很快發現,這一系統設定的流程與現實中的高考志愿填報系統并不相符。依據浙江省高考改革后的志愿填報體系,文理科都是分三個批次錄取的,各批次提前錄取院校設5個志愿,每所院校設3個專業志愿;各批次平行志愿均設5個高校志愿,每所高校均設6個專業志愿。但該模擬系統顯示的卻還是依據改革前志愿填報模式:文理科錄取分提前批和另5個批次進行,每個批次只設3個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設3個專業志愿。這樣的系統設置很難真實反映考生的填報需求,更達不到預測的效果。
當天,記者還聯系了蘭溪市第五中學副校長吳友誼,他表示,高考志愿模擬填報軟件測出的概率可信度是不高的,因為此類軟件一般都是以高考改革前的填報志愿設置的形式為模板,并以歷年各高校的平均錄取分數為參照的。但是,從去年開始,我省已實行高考改革,填報志愿設置的形式和高校錄取分數線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這樣一來,這些軟件所提供的參考價值就不大了。
“我建議考生在填報志愿時還是要走正常渠道,多聽聽老師的意見,再根據高考成績并結合自身的情況做出選擇。”吳友誼說,現階段,高三學生還沒有到考慮如何填報志愿的時候,還是要全
(責任編輯:李明慧)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