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不同層次考生高考沖刺備考方法
上星期高考“二模”已經結束,隨著高考日益臨近,考生們幾乎除了睡覺都在學習:堆積如山的課本,永遠做不完的題,永遠也考不完的試;來自家長的壓力,來自社會的壓力,來自自己的壓力……考生們既盼望,又害怕,如何備戰高考,為那最后的“一錘定音”。
近日,記者采訪了部分學校高三教師,談談高考如何復習。老師們大都認為,成績處在不同層次的考生,理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沖刺復習方法。
尖子生:向復習課堂要效率
尖子生在最后沖刺階段里,應注重總結平時的錯題,查漏補缺。現在高考中的偏題、怪題、難題越來越少,因此尖子生不要忽略基礎題。在最后階段的復習中,不要去尋求做難題的快感,反而要回到基礎題上,保證信心,找到狀態。
作為在知識儲備、解決問題能力和思考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優勢的尖子生,應該意識到老師的授課內容和方式是有效的。“聽講”的意義在于必須突破“聽”,要把這個過程變成考驗基礎與思維能力的“演練場”,利用老師講到的內容來實現知識的深度貫通,變被動為主動,找準自己在方法上的特點,在注重基礎的同時,追求更高的復習效率。
中等生:重點訓練答題技巧
老師面對著幾十個學生,若密切關注每一個學生是相當有難度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位于中間層的學生相對容易被“忽視”。但是,即使老師忽視了你,你也千萬不能忽視自己。在學習方法上,中等生更應該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強化記憶,重點突破,同時淡化怪題、難題、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做題訓練,掌握扎實的解題技巧。
爭取基礎題滿分、中檔題不要失分,難題能拿幾分算幾分。中等生在最后不到兩個月里最好不要去碰難題,但在考場上碰到難題不要膽怯,努力爭取拿分。對于確實解決不了的問題,要果斷放棄,迅速轉入下一題的解答。
此外,還可以分科目列表,將自己最有把握的知識、基本掌握的部分羅列在表格的左邊;將最薄弱的環節羅列在表格的右邊,不斷發現不斷補充,形成個性化的表格,然后加強優勢,爭取拉分。同時把最欠缺的部分從基礎補起,爭取拉高到一定程度。每彌補一個知識點,就將其從表格的右邊轉移到左邊。
偏科生:講究均衡 增強補弱
對于偏科生來說,首先要樹立信心,減少因偏科帶來的心理壓力,克服對較弱科目的恐懼。倘若理科強文科弱,那么可采用每天做適量練習題的辦法來保持解題狀態,不必再大量操練,以節省時間多背單詞、詞組、語法等,提高解答這種能通過復習較快見效的題型的能力。如果是文科強理科弱,那么在沖刺階段更應注意對文科知識結構系統的梳理,保持穩定性。對理科的攻堅切記不可盲目多做題,這樣反而會導致知識系統的混亂。
偏科生可多做些典型題型,牢固掌握學科知識的規律和原理,把主干摸清摸熟,從對知識“點”、“線”的鞏固拓展到“面”,那么在遇到較新較靈活的題目時才可以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而不是手忙腳亂、心驚膽戰。
(責任編輯:王燁)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