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失利 專家稱孩子和家長調整心態最重要(2)
專家支招
積極調整用心疏導
孩子和家長都需要調整心態
鄭州福斯特心理咨詢服務有限公司資深專家、國家級心理咨詢師蔡勁林說,面對落榜,考生及其家長都需要調整心態。
年高考過后,考生和家長最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從考試結束到公布成績這段時間,是一個真空地帶,也是“考后綜合征”的高發期。在這期間,由于強烈的成功欲望和考試現實形成的落差,不少考生和考生家長在心理上一下子難以適應,容易出現抑郁、焦躁或者過分放縱等心理問題。
對考生來說,落榜后容易產生自卑、內疚、挫敗、茫然等心理,甚至有些會出現妒忌、自暴自棄等極端心理。此時,考生要盡快走出這些誤區。首先,要正確評估自己,既不要盲目夸大自己的優點,也不要把自己評價得過低,全面分析考試失敗的原因,還要懂得高考帶有一定偶然性,不能憑一次考試論英雄,要把落榜當做一次考驗,使自己振作起來。其次,通過幫家長做家務,或者聽聽音樂、看看電視、旅游散心等方式,分散、轉移對高考落榜的注意力,使考試失敗的陰影逐漸淡化。也可以選擇一些室外活動,比如說參與一些自己喜歡的運動等,或者在家看書,進行適當的學習,準備迎接自己新的生活。
對家長來說,得知孩子落榜后,必須及時調整心態,正確地認識現實,走出心理“死胡同”。家長應對孩子保持一份寬容,要盡量淡化落榜對自身、對孩子的心理壓力,恢復健康、向上的家庭生活氣息。要注意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狀況,讓他們合理宣泄,慢慢地走出來。不要去刺激孩子,切忌在孩子面前夸獎金榜題名者。同時,要在他人面前多談自己孩子的優點,與孩子一道分析一下失利的原因。家長還要學會給自己科學減壓。如果家長實在感到心里煩躁,可以與親朋好友一起溝通交流,為情緒的釋放找到一個適當的渠道。
讓落榜生自己走出心理誤區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岳曉東在談到高考后考生心理調整時舉到一個例子:郭沫若有次爬山,碰到一個落榜考生,對方準備到山里,找個地方自我了斷,他寫了一副對聯,大概意思是:年年失望年年望,春在天邊無處尋。郭沫若看后,稍微做了改動:年年失望年年盼,春在心中即可尋。這個孩子聽說郭老對自己寫的對聯做了調整,專門找到郭老,感謝郭老一句話點醒了自己的人生。
無論內心承受多大的痛苦,最終解鈴還須系鈴人。“我們應該引導落榜生自己走出心理的誤區。”鄭州康馨健康心理咨詢中心首席咨詢師顧施展說,他從輔導過的一個落榜生身上,另有一番領悟--前年,18歲的小李高考落榜。父母堅持讓他復讀,而小李則固執地要選擇就業。小李認為,自己從小就被父母“掌控”,如果他繼續上學,仍然擺脫不了這種現狀,他覺得工作后就可以脫離父母的“控制”。于是,喜愛網絡設計的小李來到一家網絡公司工作。小李十分勤奮,加之對網絡設計上的天賦,他很快得到了公司的重用。但隨著職位的升高,小李漸漸覺得自己掌握的知識越來越貧乏,他發覺有必要通過進一步學習和深造來提高自己的層次。去年,小李重新撿起課本,發奮學習,為自己喜愛的專業而拼搏。
“有時候,只有讓孩子趟過了這條河,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顧施展說。
用你的故事去啟迪他們
美國“成功學”的創始人拿破侖·希爾說:“自然經常是先給某些人重重的一擊,讓他們倒伏在地,看誰能爬起來再投入人生的戰場,那些毅力強大的勇敢者,就被選擇為命運的主人。”
成才的路有千萬條,高考并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渠道。如果你曾直面高考落榜的傷痛,經過不斷進取,最終用艱辛和智慧打造出今天的輝煌。
(責任編輯:李明慧)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