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設想:分級考試代替一考定終身(3)
實現條件
“分層、分類、分級的高考改革新思路及其方案框架”,相對于現行高考模式有很大的變化,由它形成的新高考方案要實行起來可能會有相當的難度和阻力,要真正實現起來,恐怕得面臨以下幾方面的努力。
首先是觀念轉變。什么是人才?什么是高級人才?什么是成功的高級人才?不同的人才觀,有不同的衡量標準。現實社會中那種重文憑,輕水平,重學歷,輕能力,以及那種不顧學生興趣、特長、個性等人格特征,一味地追逐上重點大學,尤其是一味地追逐上北大、清華的現象,其實都是不科學人才觀的反映。科學的人才觀認為,人才是各種各樣的,只要他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并為社會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的都是人才。“人無全才,人人有才,揚長避短,人人成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無論是上哪類大學,畢業后從事何種工作,只要他繼續努力和提高,達到專家級水平(具備高級技術職務水平)的,就是高級人才。在其從事的領域里做出突出貢獻的,就是成功的高級人才。人才觀念的轉變和更新是高考改革的重要思想基礎和輿論環境,為此,必須下大力氣做好。
其次是搭建大學立交橋。為了消除上第二類、第三類大學學生的后顧之憂,特別是給那些優秀學生多一次選擇的機會,搭建各類大學之間的立交橋是必要的,即學分互認,補上必需的學分,經考核達到要求的,可獲得該大學的學位或文憑。其實,西方許多發達國家已經實行了多年,并有成熟的經驗,完全可以借鑒。
再次是薪酬制度改革。青年學生選擇大學、選擇專業和職業,除了興趣、目標等因素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為了獲得更高的薪酬。傳統的薪酬制度恰恰給他們一個誤導,似乎念書越多、學歷越高,薪酬就一定越多。科學的薪酬制度和科學的人才觀念是一致的,應當更看重能力、水平和貢獻。無論你是哪類大學畢業的,也無論你是專家、教授、高級工程師,還是高級技師,只要在你從事的領域里做出了貢獻,就應當受到尊重、獲得獎勵,就應當享受到相對差不多的薪酬待遇。西方許多發達國家高級技師薪酬不比教授、高級工程師低,有的還更高。薪酬制度也是一個指揮棒,薪酬制度改革搞好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現象將大為減少,因此,薪酬制度改革是高考制度改革能否真正見成效的關鍵條件。
最后是誠信制度的建設。我在征求中學校長和教師們對該改革思路及其方案框架的意見時,普遍反映很好,并表示堅決支持。但是,也提到在三級考試的面試中如何保證公正公平和杜絕走后門的問題,這就涉及我國誠信制度建設的問題。在我國誠信制度建設尚未完全到位之前,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來防范,比如,參加面試的考生隨機取號參加分組,由專家、教授組成的面試考官也是隨機取號分組,被選為擔任考官的專家、教授都應有很好的誠信記錄,再加上有力的監督、舉報措施,以及違紀、違規會付出沉重的代價(不但要被取消考試資格,而且背上不良誠信紀錄,有的還要受到紀律和法律的制裁),對于一名研究型大學的專家、教授來說,一定會權衡利弊,會選擇自律的;研究型大學還可以設置淘汰機制,比如,可以設置一年預科(預科重點學習大一課程,經考核合格的方能轉入大學本科二年級),即或有不合格學生進了大學,也容易在一年預科中被淘汰出去;大學還要嚴把畢業生質量關,對于達不到要求的不準許畢業,但可以轉入其他大學繼續學習,這可以借鑒世界一流名校哈佛大學的嚴進嚴出、每年有15%左右汰淘率的經驗。
改革總是有風險的,但不能因有風險而不改革。我們不能等到我國誠信制度建設完善了才進行高考改革,相反,我們應當把高考改革的過程,作為推動誠信制度建設完善的過程,從思想、輿論到機制、法制上全方位狠抓,風險是可以防范的。為了穩妥推進,可以在部分省(市、區)及部分高校中進行試點,以便取得經驗教訓。我堅信,高考改革必將推動我國教育改革進入新的階段,必將全面提升我國的教育水平,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的各類人才,特別是培養一批杰出人才,真正實現我國由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的戰略。當然,我提出的思路和方案框架還是初步的,有待補充和完善,但愿它能對我國的高考改革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作者系北大附中原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