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籍限制難放開 農民工子女高考仍是難題
通州區自奮希望小學的孩子們上了一次特別的音、體、美課。本報記者歐陽曉菲攝
據中國人民大學人口所對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數據分析表明:2005年,14歲以下農民工隨遷子女數量達到1314萬。據預測,至2020年,我國農民工數量將進一步擴張,農民工隨遷子女數量將達到2000萬左右。面對如此龐大的一個群體,《綱要》中也對他們的教育問題有所涉及。但由于涉及戶口問題,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問題,仍“任重而道遠”。
熱議
北師大教育管理學院院長褚宏啟
高考戶籍問題不能單獨看
高考的戶籍制度不改變,所以如今大部分要讀書的農民工子女高中階段必須回老家。褚宏啟表示,要解決這個問題是整個社會的系統問題,包括戶籍制度、二元經濟結構調整和變動在內。“理想的狀態是哪里考都行,但是會有問題。”以北京為例,由于北京高校多,升入大學的比例大,如果沒有戶籍限制,將會導致更多的人帶子女來北京讀書,導致城市急劇膨脹。“一個從理論上非常好的事,會帶來其他的社會問題。必須和社會其他板塊的發展相互協調,不能單獨看。”
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
中職打破戶籍對口支援
關于農民工子女就讀高中之事,目前的辦法是交給地方,根據地方的實情決定。如果一個城市正處在城市化過程中有必要吸引農村子女來接受高中教育,那它們就可以設置減少借讀費等鼓勵性的政策。而特大城市本來人口就已經超負荷了,就很難放開政策。
雖然普通高中就讀受到高考戶籍制度限制,但是在中職上可以有所作為,應允許對口支援中西部。“像北京這樣富余的中職資源能夠多招收一些中西部的學生來讀中職,再就地就業,是個很好的辦法。”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雷萬鵬
增加戶籍所在地就讀意愿
在高考招生制度沒有根本突破的情況下,省內學生與省外學生應區別對待。外省農民工子女鼓勵其回原籍地讀高中、考大學;本省學生可適當放寬入讀政策;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應區別對待。在接收農民工隨遷子女入學方面,鼓勵各地降低普通高中門檻,職業高中應無阻礙地接納外地農民工子女。
為此,應該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減緩農民工隨遷子女在城市學校就讀的壓力。農民工隨遷子女與農村留守兒童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應通過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素質等措施,增強農民工子女在戶籍所在地就讀的意愿。
海淀明圓學校校長張歌真
地方政府要首先轉變觀念
解決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其實很簡單,關鍵在于政策的落實,現在有一些地方就做得很好,如上海對打工子弟學校給予經費補助,與公辦中小學一樣享受到義務教育經費,并且為這些學校提供辦學場地、改善校舍安全等。相比起來,北京等地在解決農民工子女就讀問題上就謹慎得多,總是擔心一旦放開政策,會導致農民工子女大量涌入,造成“洼地效應”。
在這個問題上,地方政府首先要轉變觀念,打破顧慮。打工子弟學校解決了很多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實際上也是為政府分憂,應該得到更好的支持。同時,在接收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上,不應設置太多“門檻”,使他們能真正享受到教育公平。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