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不透明擔心暗箱 高校自主招生路在何方?
關鍵詞:校長推薦
焦點北京大學去年實行“中學校長推薦制”引發強烈反響,最終并未出現偏才、怪才“脫穎而出”的局面。一些網絡調查顯示,約70%的人表示反對。
頂帖秦紹德(復旦大學黨委書記):復旦大學從2006年起開展本科招生的自主選拔,且不受分數線和招生比例限制。參加面試的學生要提供高中三年各科成績、兩封推薦信、證明能力的各類成果等,就是要為特殊人才提供一條分數標準之外的通道。現在關鍵是有的高校把自主招生的“經”念歪了,參加自主招生改革的目的變成了“搶高分生源”,出發點明顯不對。
拍磚郝翠娟(山東煙臺二中教師):目前條件下,只有分數才是最公平的。綜合評價的標準過于模糊,我們學校推薦的優秀學生最終連參加自主招生考試的資格都沒有,去咨詢高校也沒有清晰的解釋。在目前環境下,自主招生標準還缺乏公信力。
點評從綱要征求意見稿看,完善高考招生制度是一個重點,在考試內容和形式方面將著重考查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這一方向將引導中小學推進素質教育,為創新人才的培養打下根基。下一步的著力點應是解決綜合素質評價公信力問題。
關鍵詞:暗箱操作
焦點由于自主招生缺少科學的剛性標準,一些群眾質疑是否存在“腐敗空間”,如何避免“暗箱操作”也是個難題。
頂帖許智宏(北京大學原校長):大多數中學校長在推薦的時候是信得過的,雖然也有些人鉆空子,尋找操作空間,但只是極少數,大多數校長不會拿學校聲譽開玩笑。
拍磚宋文新(山東省泰安市泰山民族中學副校長):高校的自主招生報考條件、錄取程序、結果都不夠透明,有的高校自主招生取消了筆試,卻沒有清晰的標準。公眾最大的擔心就是會滋生腐敗,影響公平。
點評自主招生誠信問題,涉及高校和中學兩個重要主體。就高校而言,應盡快建立透明的自主招生科學評價標準和違規處罰辦法。就中學而言,應盡快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誠信監督辦法,讓自主招生在陽光下運行。
關鍵詞:城鄉差距
焦點自主招生是否會對農村學生、貧困家庭學生造成新的不公,從而又制造新的“城鄉差距”?
頂帖秦紹德:復旦大學在滬自主選拔的對象不設學校、學生成績等門檻,網上報名面向全市,學生來自市重點、區重點、普通學校的都有。去年,在浙江設置的水平測試考點遍布11個地區,也有當地山區的學生來參加,不存在對農村地區學生的不公平。
拍磚宋文新:自主招生選拔注重對特殊才能、實驗動手、口頭表達等綜合素質的考核,而這些素質大多是“用錢堆出來的”,農村學生由于經濟和教育條件限制,綜合素質自然難以和城市學生相比。加上要求考生到高校參加測試,大大增加了考生尤其是農村地區和貧困家庭考生的考試成本,使貧寒子弟處于競爭劣勢,甚至可能被剝奪參與競爭的機會。
點評自主招生改革的關鍵,是如何在制度設計、操作程序、社會信用體系等層面實現公平。機會公平是高考改革的基石,不容忽視。
關鍵詞:取代高考
焦點從2003年試點開始,目前有自主招生權的高校已達76所。近幾年,取消統一高考的呼聲不斷增大,在綱要規劃的下一個十年里自主招生能否取代高考。
頂帖張志勇(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從綱要設計的未來十年高考改革“路線圖”看,未來我國高校招生錄取將是兩種基本方式:一是堅持以現有高考模式為基礎,結合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學生;二是在不斷豐富高校自主招生方式的基礎上,逐步推進并擴大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自主招生將在高考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拍磚宋文新:不能過分夸大高校自主招生的作用。目前只是給學生多提供了一次“考分之外”的錄取機會。如果不解決有效監督問題,用自主招生取代統一高考引發的問題可能難以想象。
點評要打破“一考定終身”的模式,高校招生自主權進一步擴大是必然趨勢。在高考門前,不同的學生要過的也不再是“獨木橋”而是“立交橋”。擇優錄取、自主錄取、定向錄取、破格錄取等多元化選擇,有利于專門人才、創新人才的選拔。前提是用科學透明的制度建設保駕護航,高考改革才可能走得更遠。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