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專業減少等新政策促“藝考熱”理性回歸
春節過后,2010年全國藝術院校招生考試工作在各地陸續啟動。來自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等學校的信息表明,報考人數依然火爆,但增幅明顯下降。而來自山東、遼寧等地的信息表明,“藝考熱”在經歷了多年的持續升溫后,出現了降溫跡象。有關人士分析,錄取分數提高、就業前景不樂觀、投入較大等多種因素,促使“藝考熱”的理性回歸。
錄取控制線提高
“藝考”并非高考捷徑
2月21日,北京電影學院內人流如織,來自天南海北的近4000名考生會聚于此,開始了2010年的高考報名。他們中,有多次報考失利仍不放棄的堅守者,也有特意從別的高校趕過來的大學生。
藝術類考生高考錄取率只有10%左右,遠低于普通類高考70%左右的錄取率,為什么還要參加藝術類考試?面對記者的提問,許多學生表示,參加“藝考”能更方便地進入大學校門,上更好的學校。不少學生家長表示,希望以“藝考”作為高考的跳板和捷徑,求得上大學的機會。
記者從北京的一些高中教師處了解到,一些考生是從小就開始學習藝術。在報考藝術類的考生中,文化課成績能夠達到錄取一批本科線的人為數不多。
面對愈演愈烈的“藝考”,教育部日前下發的2010年普通高校藝術類專業招生辦法規定,各省級招辦劃定的藝術類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不應低于本省(區、市)確定的第二批次普通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的65%。與去年相比,今年藝術類本科文化課控制分數線提高了5個百分點,這對于藝術類考生來說是一個不低的分數要求。不少家長和考生感嘆通過“藝考”上大學的捷徑,如今越來越難走。而招生院校表示,新的政策將使報考藝術專業的學生日趨理性,考生報考的目標也會更加明確。
規范藝術類招生
部分專業退出“藝考”
在美術和音樂等純藝術專業的招生外,一些高校還開設了建筑學、文化產業管理等藝術類專業,給部分成績不理想的考生提供了上本科的捷徑。但是,由于這些專業并不具有鮮明的特色,加之考生進入高校時基礎不夠扎實,畢業后并無競爭優勢。
北京某高校負責招生的于老師認為,藝術類考試之所以火爆,與高校專業結構調整有一定關系。在大學設置的各種專業中,近幾年發展最快的當屬藝術類學科。藝術類院校和專業擴招后,使得“藝考熱”發展迅猛。
教育部在2010年普通高校藝術類專業招生辦法中明確,學前教育、藝術教育等17種含有藝術屬性的專業,有關高校須經教育部批準后方可按藝術類專業招生;社會工作、教育技術學、小學教育等11種專業,從2010年起不得再按藝術類專業招生辦法招生。
有關專家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對藝術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進一步規范藝術類高考招生,提高對藝術考生文化水準的要求,將是今后普通高校藝術類專業招生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
投入大就業難
“藝考熱”迎來理性回歸
報考藝術專業,需要巨大的投入。近年來,不少中學生在學習中途轉向學習藝術,有些是因藝術追求,有些則是為了上大學。有幸進入藝術院校的佼佼者們,令人艷羨的外表背后卻有巨大的經濟壓力和不確定的未來。
記者注意到,某高校動畫設計專業一年的學費為1.5萬元,加上一年的住宿費1500元及生活費等,一年至少得2萬元。據估算,培養一個藝術類大學生,至少需要十幾萬元的費用,好的藝術院校或藝術專業甚至需要二三十萬元。
很多藝術類考生畢業后難圓藝術夢。浙江某藝術學院畢業生小王表示,他的很多同學所找工作與所學專業無關,有些找不到工作的同學回家自己開了店鋪做起了生意。說到當初的投資和現在的回報,小王表示:學藝術花費太貴,與回報不成正比。
據了解,目前藝術學科的畢業生就業面并不寬,如國家級的藝術團體很難進,而一般的藝術團體本身經營并不景氣。不少藝術專業的應屆畢業生都在為能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而心急如焚。
錄取分數提高、就業困難、花銷巨大等眾多因素,促使人們對“藝考熱”重新審視。專家分析說,近年來“藝考熱”造成的弊端使得考生逐漸變得理性,隨波逐流的人在逐漸減少,越來越多的家長和考生開始審慎地對待藝術類高考。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