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高校自招:漢語丟一邊 英文卻加碼
高校自主招生中語文缺考,英語卻考得分外難,如果不是“學科歧視”,又是什么緣故?上周末,在同濟、華東師大、華東理工、上外、東華等5所高校分別舉行的2010年自主招生考試中,因部分高校針對理科生的測試不含語文考試,引發了一場沸沸揚揚的“語文門”事件。滬上有政協委員甚至提出,高招不考語文,“與法律抵觸”。
盡管部分高校招生負責人在事后回應時說,考生的語文水平由高考把關,不應該把有沒有考試直接與學科的重要性相掛鉤。但也有一些教育界人士直指:同為語言的漢語和英語,在高校的考試中地位“如此懸殊”,這樣的指揮棒仍將對中學語文教學產生不良影響。
為備考,學子拿起四六級單詞書
無論是上周5校各自舉行的自主招生考試,還是再前一周由復旦和上海交大舉行的2010年自主招生考試筆試,幾乎絕大多數考生在事后回憶英語學科的考試難度時都會說:“很難”。
位育中學的理科生小陳,上周末參加了上外舉行的自主招生考試。盡管上外的加試科目為語、數、外,但小陳在比較三門考試的難度時說,英語考試的難度要遠遠高于語文和數學,“上外歷來把英語成績看得很重,如果沒有達到大學四、六級的英語水平,考上外根本沒有希望。”小陳之前還參加了復旦大學舉行的學業水平測試,在這份千分大考的試卷中,英語選擇題的難度仍然讓平時英語成績不錯的她“震”住了,因為“閱讀理解文章里涉及的很多詞匯,我都沒看到過。”而上海交大五校聯考的英語卷,也同樣讓很多考生對自己的答題表現失意。
不少參加滬上名校自主招生考試的高三考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坦言,為了備考英語,他們早早地開始拿出大學四級、六級的單詞書來“啃”。尤其是一些成績優異的理科生,他們心里都清楚:要考上名牌大學,不僅數、理、化要達到競賽水平,英語也要學得出類拔萃。而相比之下,大學對語文學科考試的要求就“比較一般”。
在復習時間有限的大前提下,成績優異的學子只能選擇“犧牲語文”。更有個別考生在談及如何復習高考語文時竟然傳授訣竅說:“多看英語報紙,擴大知識面,了解時政信息,也就是在變相復習語文了。”
重英語,語文教學日益邊緣化
撇開學科重要性不談,僅從學生為準備大學自主招生考試所花費的復習時間以及重視程度看,重英語而輕語文,似乎已是不爭的事實。誠然,作為母語的漢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可能在中學基礎教育中被荒廢;誠然,作為自主招生的高校,考什么學科應該有充分的自主權,沒必要千篇一律,但仍有不少考生家長和教育界人士就此發問:作為工具語言使用的英文,有必要考得這么難嗎?
放眼如今大學新生的英語課堂,就會發現上述擔心不無道理。不少執教大學公共英語課的老師反映,“現在大學新生的入學英語水平,直接去考大學英語四級沒問題。”但礙于大學公共課設置,大學英語是必修科目,且不少高校更是作出硬性規定,學生只有到大二時才能參加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這就導致了很多在高中時就把英語學得“出類拔萃”的學生,到了大學英語課反而“隨便混混”,為的只是拿學分。而語文學科,不僅在應對高校自主招生考試和高考時被考生們列為“犧牲”的一門課,到了大學里,除了文史哲通識課程外,“大學語文”也已經消失在多數大學生的課表上。
對比英語和語文兩門學科在大學教育和中學教育中的境遇,不難發現這樣的局面:英語不斷地被加碼,學生們重復學;而語文學科作為母語,反而日漸被邊緣。反觀鄰國日本,盡管在大學和中學里,全民學習英語的熱潮也十分興盛,但日本對于母語教學的重視程度要遠遠高于作為工具語言而使用的第二外語。
其實已經有眾多大學教授們直呼:“研究生、博士生連寫篇論文都語病百出。”但這樣的“尷尬”仍然未體現在最具導向作用的試卷上。
(責任編輯:王曉冬)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