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自主招生,就請尊重“不考語文”
23日、24日兩天,上海市同濟、華東師大、華東理工、上海財大、上外和東華等六所高校自主招生測試密集舉行,考生人數逾萬。記者上午發現,六所高校中,有4所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語文,要么是全部考生只考數學和英語兩科,這一“學科歧視”現象引起眾多考生、教師的關注。(1月24日《長江日報》)
“不考語文”的消息一出,各種大帽子紛紛亂舞,有“學科歧視”說,有“數典忘祖”說,甚至有“不愛國”說……如此發散思維,不免令人莞爾。
如果說“不考語文”是學科歧視,那么,上海財大的文化測試科目則有數學和英語兩科,是不是歧視物理或化學?看來要摘掉學科歧視的帽子,只有全考了,可這可能嗎?至于“數典忘祖”和“不愛國”,則是上綱上線,有點不靠譜了。
其實,最需明晰的一個基本問題即是,這是自主招生考試,不是高考。如果取得自主招生的高校,連這點權力都沒有,還遑論什么自主招生?退一步說,即便“不考語文”不合理,也沒有必要上綱上線予以炮轟。
多年來,坊間一直不遺余力地呼吁自主招生,呼吁教育主管部門下放權力,給予高校自主招生權。如果權力繼續集中,行政部門集萬千權力于一身,說一不二,而高校毫無自主權,動輒得咎,教育改革就是一句空話,培養創新人才也是夢囈。如今,眾人翹首期盼的自主招生在逐漸破冰,但隨之而來嘗試的卻是各種質疑和打壓。
上海這六所自主招生的高校,多是理工科學校,不考語文雖不合往日習慣,卻也可以理解。若六高校將來的畢業生確實因不考語文而出現某方面的欠缺,六高校還可以再調整嘛。
若尊重自主招生,就請尊重“不考語文”。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