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選網絡歌曲當考題 媒體稱不必過分苛求
北大自主招生筆試的語文試卷中,一道題選自一首網絡歌曲———《全世界都在笑中國傻》,要求考生找出歌詞韻腳并造句等。這首網絡歌曲用的是SHE的《中國話》曲調,歌詞為重新改編,在網絡上被網友稱為“惡搞版SHE歌曲”。
好在這是名校的自招考題。筆者在想,如果此題不是有“北大”二字的背景,憮然出現在中考乃至高考的卷面上,不管是怎樣的答案,命題者的“居心”恐怕就過不了傳統價值觀這一關:《全世界都在笑中國傻》,為什么不笑話別的國家?古往今來華夏聰明者汗牛充棟,憑什么笑我們傻?……只要一較真,這題目是沒法活了。也正因如此,網民跟帖多對此題報以褒賞的姿態,認為這是挺好玩的一道題,起碼沒有以“正經”的理由遮蔽文化生態的多元現存,沒有將惡搞文化當做跳梁小丑而自己玩自己的麥克風。
今年名校自主招生筆試試題中,依然有不少出彩的例子。比如歷史題“寫出除中國外任意五個國家國慶日以及由來”、政治題“不同人士會對香煙有不同的認識,美術從業者看到的是如何設計包裝,經濟學家看到的是煙草稅如何征收等等,考生依次說明他們的看法并說出哲學依據”等。關照生活,回歸常識,即便是難,也難得讓人服氣。這當然不是說高校自招考題完美無缺,只是在拋開很多束縛之后,命題更有創意,看起來更像“素質”那么回事兒。
于是,公眾也樂得將這些題目的意義放大化,甚至媒體也頗為好奇地說,“至于為何選擇這首歌曲的部分歌詞做題目,北大方面未作回應”?疾炷繕耸侵饔^的,但試題必然是客觀的,至于主考者為什么選擇了《全世界都在笑中國傻》,而沒有選擇《狼愛上羊》什么的,這純粹是“沒事找抽型”的問題。倒是每每自主招生考題公布后衍生的素質意蘊,讓人一如既往的糾結。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