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自主招生連夜考試考生吃不消
昨日,北大、清華、武大、華中科大等12所名校同時在漢舉行自主招生考試,讓許多學生顧此失彼。不少考生從早考到晚,考時共長達七個半小時,連喊“吃不消”。
共約1.4萬人參加昨日的自主測試。其中,清華大學、上海交大、中國科技大學、西安交大、南京大學等五校首次聯考,考點設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北大、香港大學、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的三校聯考,浙江大學的面試均在武漢二中舉行;武大、華中科大、華中農大昨也在漢舉行了自主招生測試。
據悉,這些名校考試時間“故意撞車”,旨在避免考生同時報考幾所高校而浪費招生計劃。
在清華大學等五校聯考點的湖北考生約有2000人,考試從早上8:30一直持續到晚上8:00,除去休息時間,考試時間總計長達七個半小時,這讓許多考生連喊“吃不消”。聯考包括語文、數學、英語(論壇)、自然科學(理科)以及人文與社會(文科)等科目。聯考之后,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大學還于昨晚組織了本校的“高校特色測試”。
中午吃飯時,僅有一個小時的間隙時間,許多考生和家長直接在室外吃便當。寒風中,不少家長抱怨,如此密集的考試會給考生增加很大壓力。但一位來自黃岡的考生的家長贊成“考試拉鋸戰”:“這樣設置有它的科學性,不僅考查了文化知識,還考查了心理和體力。”
宜昌市一位考生的父母,開著私家車送孩子考試,前日晚上就在考點附近的賓館住下,由于晚上還要參加中國科技大學的“高校特色測試”,所以只能于今天回家。王女士說,“這一趟花了2000多元。”還有一位家住漢陽的考生,擔心路上堵車耽誤考試,在父母的陪伴下也在考點附近賓館住了兩晚。
筆試新聞:
北大三校聯考:為《狼愛上羊》找韻腳
昨日,北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香港大學在漢舉行了自主招生“三校聯考”,其考題讓不少考生耳目一新,認為比高考(論壇)試題更靈活、更難。
語文作文題所提供的材料耐人尋味。大體為:今年是北大教授、詩人學者林庚的百年誕辰,有人用十六個字來評價他,即建安風骨,盛唐氣象,少年精神,布衣情懷。請學生從這四個描述詞中任選一詞為題,寫一篇散文,要求“在詩情畫意中闡述哲理”。
武漢三中一女生認為,四個成語表現了開放、自由、青春、理想等意境,能體現出北大的人文精神。
語文科目中還有一道主觀題,被考生們認為很有趣。題目給的材料是順口溜《狼愛上羊》,讓考生找出韻腳,并用含有韻腳的四個詞造句,“感覺非常新穎,但也考到了韻腳、筆畫等基礎。”宜昌夷陵中學的田佳瑞介紹道。
在英語科目翻譯題涉及到哥本哈根會議的內容。歷史、政治論述題則考到了“農民市民化”等社會現象。
華科:續寫職場寓言“博士貓”難倒考生
華中科大的綜合能力測試卷因有不少邏輯推理題,被一些考生笑稱為“公務員考試題”,比如數字推理、看圖形找規律等等。該卷續寫故事題難倒不少考生,續寫故事題取材于網上流傳甚廣的一則職場寓言,名為《博士貓與本科雞》(也有題為“新博士與本科老所長”)。故事梗概是:博士貓在一家研究所里學歷最高,有一天他與兩個本科學歷的正副雞所長釣魚,竟發現倆所長都能從水面上如飛般走到對面上廁所。這是怎么回事?……考題要求學生就此寫出兩個不同的結局。
其實原版故事的結局是:自視過高的博士貓不愿向本科雞所長請教,剛跨出腳就栽到了水里。原來池塘里有兩排木樁子,由于下雨漲水正好在水面下。倆所長都知道木樁位置,因此能踩著樁子過去。寓言給出的職場心得是:學歷代表過去,只有學習能力才能代表將來。尊重有經驗的人,才能少走彎路。
語文卷作文為一道材料題,要求考生就“一只鳥撿到了一塊寶石,卻還不如撿到一粒麥子”寫作。英語作文是“談網絡病毒的防范”。記者高家龍實習生尹俊
清華五校聯考:論“電擊治療網癮”“虛擬水”
清華等五校聯考試題新穎。來自宜昌一中的理科生鄧同學說,語文作文共50分,要求寫成論述文,談對電擊治療網癮的看法,給了一系列新聞媒體的報道。
來自宜昌三峽高中的理科生袁成說,英語作文話題是關于“勇于探索、敢于嘗試、突出創新”,需要拓展,寫出思想性,有些難。
來自鄂州的一名文科生說,人文與社會(文科)考題比較靈活,最后一道大題印象最為深刻,關于水資源問題,提出了“虛擬水”的概念,自己此前從未聽說過。記者徐嘯寒大學生記者高東起
清華特色測試:對比中西方權利和義務
昨晚清華大學在聯考之后加考的“高校特色測試”,讓來自鄂州高中的考生鄭婉儀感嘆“有特色”。鄭婉儀說,第一個單選題就是問“提出黨的先進性建設的國家領導人是誰”。論述題是要求考生根據“西方人的權利意識和中國人的義務意識”這個話題,發表看法。記者徐嘯寒大學生記者高東起
武大:哥本哈根大會、求職信進試題
“題量很大,文科題不少都是猜的。”走出武大自主招生筆試考場,考場江夏一中的孫曉芳說。據悉,為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的網頁選擇鏈接、用英文寫一封做兼職導游的自薦信和語文作文“文化是否能構建一個民族”等題目,貼近現實,“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也進了考題。
面試新聞:
浙大:辯論“窮富人的道德水準”
浙江大學昨在武漢二中舉行自主招生面試。該校面試形式為:9至11名學生被分為一組,進行自我介紹和話題辯論。
來自黃岡中學的理科生聶熠昨介紹,他面試時的辯題為“窮人與富人的道德水準”。“我是反方,因為平常沒有機會參加此類活動,感覺有點難。”聶熠說,面試結束后,考生還要填寫一份表格,對小組其他成員的表現給出評分排序和評價。
另一名考生表示,自己面試的辯論題為“學歷與素質的關系”,比較好發揮。
華科:談論千萬富翁征婚
“如何看待千萬富豪征婚事件?”“昆明新機場引橋被風‘吹垮’,對此你怎么看?”昨日,華中科大自主招生文史類考生面試題緊扣時事熱點,讓不少關心時事的考生都有話可說。
還有一些題目與高中生的生活密切相關,例如“你對培優的看法是什么?”“大學紛紛砸重金搶高考狀元,你認為如何?”等。
“我的題目是‘應該如何當父親’!”一名來自江西的女生說,她抽的考題是:魯迅90年前發表了《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假如你是位父親,你會怎么做?思考片刻,她來了個“拿來主義”——把老爸的教育方法宣揚了一番。
(責任編輯:王曉冬)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