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后出臺民辦高校排行榜的背后利益謎團(2)
20年評了100個大學排行榜
“這兩個排行榜我該相信哪個呀?”剛剛參加完高考的西安考生李子健對記者說。李子健在這次高考中感覺不錯,準備報考中國政法大學,而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推出的中國大學排行榜中,中國政法大學連前100名都沒進,而在中國校友會網和《21世紀人才報·大學周刊》聯合推出的排行榜中,中國政法大學排名第66位。
排名不同的還有很多,如蘇州大學在前一個版本中為38名,在后一個版中卻排在63名;中國人民大學在后一個版本中排名第七,而在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大學排名中屈居第24位。
5月中旬,一個名為“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的機構又發布了一系列的中國大學排行榜。記者調查得知,這家對外宣稱的“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其全稱為“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只是武漢大學下設的一個機構。同樣讓人容易引起誤解的還有中國校友會網,在對外的好多資料中,該機構一直自稱為“中國校友會”。
“校友會是審批控制非常嚴的民間組織,一般是很難獲得批準的,‘中國校友會’如果沒有在民政部報批,肯定就是一個非法機構了。”西安市民政局社團管理處處長甘英杰分析說。
據資料顯示,自1987年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科學所發布的以在國際權威刊物上的論文數為指標的“學術榜”以來,全國已有近20家以不同的指標體系對大學進行評價與排名的大學排行榜約100個。其中以論文數排名的有6家約40個;以科技為內容的多指標排名有6家11個;以教學、人才培養為內容的單指標或多指標排名的有三家14個;以多指標單項排名的一家15個;以多指標對學校進行綜合排名的三家15個。
每次排行榜發布后,相關高校往往爭相轉載對自己有“利”的版本,而對其不利的,往往會引起一些爭議。
2005年5月,中國校友會網發布“中國高校院士校友榜”后在排行榜上墊底的四川大學稱,這個評選并不嚴肅,不具備公信力。以76位校友當選院士位居第二的清華大學對外稱,他們的實際院士是125人,“我們并不是為了爭個什么第一名,事實上我們對這種形式的排行榜也一直都很低調,但我還是不得不對這個榜單的數據統計過程表示懷疑,不知道這數字是從何而來,我們事實上也沒有向他們提供過任何相關數字!鼻迦A大學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表示。
大學要不要排行
越來越多的排行榜已引起一些高校的反感,在最近出版的《中國科大報》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專門寫了“致青少年學子的一封信”,提醒即將參加高考的年輕學子們,在選擇學校時,不要盲目浮躁隨大流,“尤其不要被市場化運作的所謂大學排名榜所誘導!
陜西省教育廳社會力量辦學管理中心副主任李維民認為,要真正給大學排名,有好多問題要解決,比如評價機構的資質問題以及評價方法是否科學,“雖然教育部明確規定不允許民間機構給民辦高校排名,但因為法律沒這方面的規定,即使有人這樣做,我們也沒有一點辦法去取締或者制裁它。”
李維民認為,現在好多排名數據都由學校自己報,“肯定有夸大的嫌疑!
另有教育方面的人士撰文指出,如何去監督大學排行中的評價程序也是目前存在的一個大問題,“排名的廣告效應對于那些非名校來說極具價值。而只要有廣告效應存在,就應該警惕排行榜中因利益訴求而導致的暗箱操作!
不贊成對大學進行排名的李維民還認為,排名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競爭是必要的,但是要良性的,把別人踩在腳下這是什么競爭,違背了教育的宗旨,共同發展,這才叫好!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顧海兵甚至認為,2010年之前,不具備大學排名的內外條件。他指出,大學的排名必須以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穩定的制度為前提,必須有公認的公正排名機構。目前市場經濟體制還未成熟,大學與政府的關系、大學之間的關系沒有定型或趨于正常,大學仍有行政級別,公正、公平的競爭環境沒有形成,顯然不具備大學排名基礎。
也有人士指出,幾乎所有的大學排行榜都像“富豪榜”一樣,把焦點放在前幾名上,而對一些有待發展的“困難大學”則很少提到。如此一來,“困難大學”艱難地生存在名牌院校的陰影下,永無出頭之日。
李維民也稱,對于一些中國教育有貢獻的人士,也應該給予一定的鼓勵,“尤其是一些民辦院校,他們為國家培養了這么多的學生,但政府又不允許他們贏利,最少應該給一些精神鼓勵!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