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高考網,提供查院校、選專業、填志愿,高考擇校路線規劃服務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擇校

微信公眾號
高校招生公眾號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 : 8:00-20:00

2009年中國教育十大關鍵詞(組圖)

2009-12-30 14:31:17 來源:網絡
如何教育孩子,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
如何教育孩子,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

  翻閱即將過去的2009年日歷,教育均衡化發展、中學校長實名推薦上大學、長江大學長江大學十五位大學生舍身救人、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每一件教育大事的背后,都匯聚著社會關注的目光——有興奮,有焦灼;有期盼,有遺憾;有思索,有鞭策。

  教育、校園、教師、學生、考試、就業,之所以每每都會成為公眾的熱點、社會的難點和政府的重點,一句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肩負培養創新型人才和社會財富創造者的學校,目光的投向,必定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興旺。

  今天,讓我們一起回眸2009年,更憧憬明年的中國教育之路陽光燦爛——

  爭論自主招生的公平性

  校長實名推薦

高考始終牽動著家長敏感的神經圖
高考始終牽動著家長敏感的神經圖

  【回放】 2010年的高考改革,最引人關注的莫過于今年10月北京大學宣布的自主招生“校長實名直薦制”。根據北大公布的方案,2010年自主招生“校長實名直薦制”實施的范圍是北京、天津、重慶等13個省(區、市)綜合素質優秀或學科特長突出的高中畢業生。上述省區市的39所中學的校長被北大確認為具有推薦資格。北大明確,“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并不意味著獲得推薦的學生就能直接上北大,推薦的程序是:如果被推薦的學生通過相關審核,將免于參加北大自主招生筆試,直接進入自主招生面試。 

  北大自主招生實行中學校長實名推薦的做法一石激起千層浪,網絡上更引起激烈爭議,有人叫好,認為其是高校招生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能夠讓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學生有機會敲開北大的校門;有人擔憂,認為中學校長說了算,懷疑推薦環節的公平性;還有一些在名單之外的省份憤憤不平:北大為何剝奪他們轄內中學的直推權?實際上,所謂的“校長推薦制”算不得新鮮事。在上海,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早在幾年前就引入類似的做法,同濟大學今年也出臺了“校長直推制”。而且,所謂的“校長推薦”、“校長直推”都不是校長一個人說了算,最后是否錄取話語權還是高校手中。 

  【解讀】 北大的這項改革,算不得大刀闊斧,也不見得有太多的新意,人家在字面上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校長實名直薦”歸根到底不過是一個“薦”字,沒有決定權。既然如此,緣何吵得個沸沸揚揚?關鍵問題還是出在我們的誠信體系建設上。不是都說應試教育、傳統高考是扼殺人才嗎?可是,離開了硬碰硬的分數線,又有什么辦法能保證招生的公平呢?畢竟,自主招生也好、校長直推也罷,其間夾帶了個人主觀因素,在寫條子、走后門之風不減的現實社會,自然引起了大眾的不安情緒。這也是高考改革的難點所在。眼下,每所名校在自主招生時均信誓旦旦,將確保三公原則,然而,就是這些名校,時時暴出抄襲事件、造假事件,又如何讓人放心呢? 

  從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大局出發,北大的此次改革,不是步子太大,而是很小的一步。當務之急是為這些改革措施加一道保險。除了學校自己制定的“防火墻”之外,應該考慮讓社會機構參與監督高校的自主招生,如此一來,我們的高考改革,步子可以邁得更大一點,爭吵之聲則會小許多。   本報記者 張炯強

  減負依然任重道遠

  “綠色升學”

  【回放】 2009年春季開學日,申城靜安、徐匯、盧灣、閘北4個區的教育局局長向市教委立下“減負軍令狀”,并向全社會承諾:升學絕不該是題海大戰,更不能以犧牲孩子的健康心理和體質為代價。4個區從該學期開始要打造“綠色升學率”,全面改革,改變以往“唯分數論”的考評體系。2009年秋季開學日,長寧、楊浦、黃浦、金山等4個區的教育局局長又下“減負軍令狀”,向全社會鄭重承諾:開設個性化的課程和活動,讓每位學生喜歡學校,辦好每一所門口的學校。之后,全市性的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如火如荼起來。 

  【解讀】 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多年來都是個“頑疾”。雖然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三令五申推出改革舉措,但這些措施許多都是“曇花一現”,時間一長仍屈服于“升學”目標。但是,上海8個區的“減負軍令狀”卻已邁出第一步:無論是長寧區的“快樂星期三”無作業日,還是靜安區的豐富學生學習經歷的“N項體驗計劃”,都從各個層面漸漸改變教學和評價體系,并已有一定的成效。 

  市教委主任薛明揚曾說過,學生負擔過重的根源是學生學習內容過多、作業量過大、學習任務過重,但這只是學生負擔過重的表象,但如果學生能從學習中體會愜意和幸福,量就和負擔沒有必然聯系。近日,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教所進行的第八次“減負”調查顯示,增加課時、作業量過多和統測是造成學生過重負擔的重要因素。對此,專家認為,無意義、低效能的作業與測試加重學生負擔,折損身體健康,必須引起重視。不合理的“學業負擔”其實也分兩大類,一類是學校教育自身存在的問題,另一類則有社會根源:人口眾多而致的教育資源缺乏;“望子成龍”等傳統文化的加載等。這些社會因素正在逐步拖慢“減負”工程的進度。在整個社會大背景下,“減負”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本報記者 馬丹   

  名校開辦分校還不夠

  教育均衡化

  【回放】 2099年秋季開學,閔行區浦江鎮迎來了第一所市級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向明中學浦江校區經過改擴建,以嶄新面貌迎來首批高一新生。和以往名校托管薄弱學校的優質教育資源輸出形式不同,向明中學浦江校區是100%的向明“血統”,師資隊伍全部來自向明中學。學校特意配備了校車,每天往返盧灣和閔行之間,方便教師往返兩個校區授課。浦江校區160個學生中,60%來自閔行,40%來自本市其他區縣。 

  【解讀】 教育均衡化,是上海基礎教育當前階段的發展關鍵詞,也是政策出新、做實的落腳點。 

  日前在一次電臺節目中,副市長沈曉明向市民承諾,上海在2012年的時候將建成30萬套的經濟適用房,政府將在建造經濟適用房造的時候同步造學校,硬件能夠處于上海基礎教育學校當中較好的水平。上海中學、交大附中、向明中學等一批中心城區名校,都位列其中。分校也絕不僅僅是“沽名釣譽”,從師資配備、校園文化、特色課程設置等方面,分校都將和原有校區事先充分的資源共享。 

  除此之外,教師柔性流動、組建區域內教育集團等舉措,也體現了政府為教育“均衡化”做出的探索和努力。同時,也不可否認,均衡終究是一個理想狀態。硬件上做到相同水準不難,但由于生源、學校歷史乃至教師特長的區別,千校一面是不能,也是不必要的。均衡,不是指每個孩子都要接受完全相同的教育,而是指要讓每個孩子都能接受到適合他的教育。試想,如果每個學校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能辦出自己特色;高一級學校在招生時,除了看分數,也多考慮一些學生個性特長,或許這時,教育工作者和接受者,心態才能更平和。

  (責任編輯:盧雁明)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報名咨詢
  • 意向專業:
  • 學生姓名:
  • 聯系電話:
  • 出生日期:
  • 您的問題:
  • 《隱私保障》

高考低分擇校動態

免費咨詢

在線咨詢
錄取幾率測評
掃碼關注
官方微信公眾號

官方微信公眾號

電話咨詢
聯系電話
010-51291557
返回頂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 | 日韩在线观看不卡视频 | 日韩新片免费专区在线观看 | 亚洲AV日韩AⅤ综合手机在线观看 | 亚洲最大的AV在线影院 |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