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口不合規定高考報名受限 50余人喪失高考權
既不符寧夏報名條件也無法回原籍報考
50外來務工者子女面臨喪失高考機會
眼看就要到了12月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高考報名的截止日期,但銀川市50余名外來務工者的子女至今沒能報上名。因戶口遷移,導致這些考生既不符合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高考報名條件,也無法回原籍報考,12年寒窗苦讀的他們面臨喪失升學機會的境地。
戶口不合規定高考報名受限
“高考時間一天天逼近,別的孩子都在緊張備考,我的女兒卻正在因為沒法參加考試而苦惱。”在銀川做中藥材生意的王樹秀這幾天一直在為女兒的高考報名犯愁,原因是被戶口問題“卡”住了。
2000年,王樹秀和丈夫從老家河北來到寧夏做中藥材生意。第二年,夫妻倆將女兒接到銀川,在金鳳區第六小學報名上學。由于當時沒有經濟能力買房,無法在銀川落戶,一家人都沒有遷移戶口。2007年初,他們在銀川買了房,當年4月16日,孩子的戶口由河北省遷入寧夏銀川市金鳳區。原以為這下孩子能夠順利在寧夏參加高考,誰知12月1日當女兒拿著戶口簿去學校報名時,卻被告知,由于她不具備寧夏2010年高考報名資格,即“考生及其父母在寧夏有常住戶口3年以上(含3年,從報名截止之日算起)”,不能報名。
“教育部門定的入戶截止日期是2007年4月5日,我們就差了11天,沒想到11天就意味著截然不同的兩種結果!蓖鯓湫阏f,女兒的學習成績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突然遭遇這樣的“噩耗”,孩子承受了極大的心理壓力,不知道自己未來的路會怎樣,白天在學校硬撐著不表露,回家便絕望地號啕大哭。說到此,王樹秀聲音哽咽,她說,平生第一次,自己覺得對不起孩子。
與王樹秀的女兒情況相似的人還有不少。來自甘肅平涼的李先生1987年就來到銀川打工,兒子從小學開始就在銀川上,也因為經濟條件不允許,一直拖到2007年初才買房,當年7月,一家人的戶口遷入銀川。但由于和規定的截止時間差了3個月,同樣在報名時被拒絕。他無奈地說:“我們來寧夏都十幾年了,這兒就是我們的第二故鄉,在這兒工作、納稅,孩子又不是高考移民,可為啥報個名這么難?”
嚴格套用規定無法參加高考
據了解,寧夏無法報名的考生中大部分是“卡”在了落戶不足3年這一關上,還有少部分家長早些年將孩子的戶口單獨遷到了銀川,但也因為不符合另一條規定,即“考生在寧夏有連續12年以上常住戶口”,而難以報名。來自陜西的師先生2000年將兒子的戶口單獨遷入,到今年剛9年,按照政策,必須再等3年才能參加高考。
其實,更為糟糕的并不是這些考生不能在寧夏參加高考,而是他們的原籍戶口已經被注銷,也沒有學籍,在原籍根本無法報名。如果明年不能參加高考,按照現行的“復讀須有高考成績單”的規定,下一年他們連復讀的機會都沒有,這意味著這些孩子將徹底失去升入大學的機會!暗扔诤⒆拥囊惠呑佣細Я!币晃患议L憂心地說。
問題引起重視正在研究解決
采訪中,很多家長表示,教育部門制定按戶口報考的政策是為了打擊“高考移民”,他們都能理解,但在執行中應該區別對待。這些考生都是長期在銀川上學,戶口隨父母遷移,與“高考移民”的買戶口、掛靠戶有著本質的區別。如此“一刀切”的做法,等于人為地剝奪了一些孩子上大學的機會。
對此,寧夏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戶口是高考報名的核心要素,因各省高考錄取分數線差異很大,為了防止“高考移民”,各地均對考生戶口設限,寧夏也不例外。如果寧夏在這方面不嚴格執行,勢必會有更多的外地考生到寧夏,必將影響寧夏全區其他考生的利益。此前,相關政策已在區內媒體發布,如今這些考生不符合報考條件,責任在于家長不了解現行政策,沒有及時辦理好相關事宜。這位負責人同時表示,他們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正在加緊匯總情況,研究解決方案。
記者手記
政策執行不宜“一刀切”
50多名外來務工者子女和他們的家長這一次一定切身感受到了戶口這道“門檻”的難以逾越。十年寒窗苦讀,如果因戶口問題被拒之于高考大門外,無疑令人非常遺憾,對于考生來講也極不公平。
我們能理解政策制定者的苦衷,但是否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或者在執行政策中靈活一點,不要搞“一刀切”。類似王樹秀這樣的城市新市民,他們多年來在城市生活、服務,早已融入了城市,但戶籍是隨著各方面條件成熟逐漸解決的。在防范“高考移民”的政策框架下,如何保護這部分人的合理合法權益,理應成為相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比如有專家提議改“戶口門檻”為“年限門檻”:只要在某一城市的高中連續就讀3年,就不算“高考移民”。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