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長推薦制備受矚目 教育部要求確保公正(2)
名校PK 北大更勝一籌
所謂名校,實力強,名氣大。不過,跟演藝圈里的名人一樣,名校同樣需要不斷地制造談資,才能吸引眼球。
談資不分好壞,不管口碑還是口水,只要能引起圈內外圍觀,就算是有本事。
舊的一年塵埃落定,光環四射的名校們算是脫離公眾視線有一陣子。而眼下正值寒冬,新學年招生大幕剛掀開一角,怎么把眼球們重新拉回來,自然是名校要考慮的事兒。
于是,奇招迭出。
先有清華大學大旗一揮,群雄呼應,招來中科大等4校,實行2010年自主招生五校聯考。
緊隨其后,國內高等教育的又一面旗幟——北京大學,低調推出“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
低調發聲,卻反響劇烈。18天來,北大自始至終成為輿論焦點,甚至一度霸占報紙頭條。
顯然,名校PK第一輪,北大更勝一籌。
“一起吃肉”和“獨自掐尖”的較量
如果把清華的五校聯考看成“有肉大家一起吃”,北大通過此次表現,無疑練成了獨自偷歡的角色。
先來看看清華發起的五校聯考。11月初,清華大學表示,將實行自主招生五校聯考。參與高校還有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南京大學。
清華表示,此舉的目標是,“為考生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為高校更加公平、科學、高效地選拔優秀人才”。
此舉一出,利好聲一片。
北大緊急接招,緊隨其后,推出自主招生聯動措施,宣布與香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三校實行聯考。
反響平平,旋即,北大再度重磅出擊。11月8日,北大招辦發布方案,宣布同年試行自主招生“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
一石激起千層浪,一舉壓過“五校聯考”。公眾輿論的胃口終于被吊了起來。自然而然,推薦上北大,成了這個招生初季的中心話題。
風聲不同,評論萬千,其中一種觀點矛頭直指北大:名為實名推薦,意在提前“掐尖”。
《現代快報》11月20日的評論文章指出,“更核心的問題是,北大的校長推薦制是在清華與其他幾所名校展開自主招生聯考之后隨即出臺的,很明顯是為了搶生源”。該文章作者說,校長推薦有關掐尖,無關公平。
果不其然,結果大家都看見了,39所中學的推薦人選,幾乎個個都是學習成績“第一名”。
曬曬“校長推薦”出世一路的口水賬
A
中學校長亂作為?
11月8日,北大發布“校長推薦制”實施方案。輿論一邊倒,紛紛質疑容易滋生腐敗,恐中學校長亂作為。
《新京報》11月14日刊出文章,引用一網友質疑:當前國情是招生腐敗現象比較嚴重,若再采用校長推薦,更為招生腐敗開方便之門,是弊多利少之舉。這對弱勢考生及其親屬來說,是不公平的。
輿論一邊倒,上述觀點,是甫一開始就占了“主流”的聲音。不過,《錢江晚報》在此3天前,就已對這種觀點進行了反駁:
因為看不慣校長腐敗,怕噎著就不吃飯,最終結果只能是天才、偏才、怪才也跟著餓死。一考定終身看似公平,其實這才是中國教育問題滋生的“病原體”。自主招生不光要嘗試“校長推薦制”,也要嘗試更多更大膽的新體制,只有這樣一個復合型的選拔體系才能具有“規模效應”,才能抵擋權力、金錢的沖擊,才能真正公平。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