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原平農學院招生騙局調查:千余學生退學(2)
騙局背后的反思
記者了解到,千名學生集體要求退學的事情發生后,當事人王永新不久就失去聯系,為了給學生退還學費,原平農學院向教職工緊急籌資,有的教職工甚至墊資六七萬元。到記者發稿時為止,除了少數學生自愿留下來轉上中專,其他的學生都已經得到全額退款離開學校。相關部門也做了一定補救工作,幫助部分學生順利轉學。
但無論如何,這起招生騙局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耽誤了學生的前程,損害了原平農校的聲譽,也令有關部門的公信力受到質疑。騙局的背后,折射出的問題值得深思。
記者注意到,三個部門在群眾中的公信力很高,然而,相關準入機制卻相對較為寬松。趙原說:“今后,應當引入扶貧的準入機制,認真審核,不能想著扶貧是一件好事就放松審核,防止以善的名義行騙。”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凱表示,騙局的發生也反映出有關部門之間缺乏協調機制,“如果有一個橫向聯系機制,公共服務部門隨時向主管部門核實,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同時,主管部門監管不到位,對于失職行為也應認真檢討。
汪玉凱認為,有關部門鼓勵扶助困難群體的動機是好的,但是在政策的制定方面還比較輕率,缺乏認真深入的調查,對此有關部門應該認真反省,引以為戒。
記者發現,在三個部門下發的紅頭文件中屢屢出現這樣的字樣:“要切實重視”、“認真把關”、“真正把好事做實”。如果“認真踏實”的作風只是停留在紙上,那么類似的騙局就難免重演。(新華社太原10月11日電 “新華視點”記者 韓冰 李建平)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