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選經管專業的正常與不正常
在當今的中國,招收高考狀元概率最高的院系之一,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清華的狀元至少占全國的一半,其中又有1/3至1/2選擇經管。這意味著每6名狀元,至少就有1人在這個學院。(中國青年報9月21日)
狀元愛選經管專業,在當前的高考制度與人才培養模式下,十分正常。受強調學科卷面分數的考試評價制度影響,有多少學生在中小學求學階段,有自己明確的興趣?而且,在分數與學校、專業幾乎一一對應的招生錄取規則中,高分對應名牌大學、“熱門”專業,已是一種普遍共識,狀元在內地高校中首選北大和清華,與在所有專業中首選經管這類“熱門專業”,是一個道理。
關于“熱門”專業,筆者曾將其分為三個概念,一是興趣維度的熱門,即學生自己對什么專業感興趣,什么專業就是熱門,不受這一專業的就業前景影響(至少影響不大);二是學科實力維度的熱門,即每個學校具有特色的、實力比較強的學科專業;三是就業維度的熱門,即每個學校就業情況最好(包括就業率、就業薪資、崗位)的專業。據筆者對高中畢業生的觀察,大多普遍按往年的錄取分數高低(綜合了學科實力、就業前景、考生去向等)依次排定這所大學的冷熱門專業。在這樣的座次排定中,一些高校實力很強的基礎學科專業,反而很有可能墊底,成為這所學校就業最不好的專業。
面對學生上述選擇,教育界不為所動,甚至“推波助瀾”,就未必是正常現象了。在基礎教育領域,近年來,高考制度越來越強化分數在錄取中的重要作用,學生的個性與興趣發展受到很大遏制;而在大學教育中,政府部門將就業率作為考核一所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甚至以就業率定一個專業的“生死”(低于某個就業率標準將停招或減招),如此一來,那些基礎學科專業,基本上都徘徊在生死邊緣,怎么可能得到優秀學生的青睞呢?
有人指責學生功利,這其實無益于讓他們調整自己的選擇。只有改變他們所處的教育環境和就業環境,才能培養學生豐富多彩的個性,同時拓寬專業選擇面。在筆者看來,改革高考制度,引導基礎教育重視學生的個性與興趣培養,這是一方面,但前提是高考制度能否順利改革。當前最有效的措施有二。其一,大學淡化專業界限,拓寬專業招生面,甚至可以在一年級不分專業,這樣,經過一年的大學學習,大學新生可對大學專業進行了解,然后再選擇合適自己的專業。國外一些實行精英教育的大學,甚至三年級之前都不分專業。其二,國家加大對基礎學科學生就業的扶持,可以采取國家購買(包括設立科學研究基金、人才資助資金)的方式,為一些就業前景不好,但對國家發展來說極為重要的基礎學科創造就業崗位。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