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家長回憶:那些做“民工”的日子(2)
我說高考像一場戰役,不過分吧?想必經歷過的家庭都有同感。從一踏進高中的門檻,就聞到了濃濃的高考火藥味兒,三年里一直熏染著學生和家長那根最敏感的神經。女兒每次的考試分數,就是家里的快樂指數。考得理想了,一般會“特快專遞”,再怎么也會透露出風聲;要是考砸了,自然就“低調處理”,或是先給你來一枚預防針,降低期望值吧!既然這樣了,做父親的也就不好直接打聽和指責,只好靜靜地在邊上觀察,耐著焦急的心裝模作樣的慢慢開導,感覺就像一個認真的教練在對一個漫不經心的運動員說話。當然,忍不住“怒火”的時候也是常有的,不過回想起來,應該還是細細的理性面對,效果好些啊!
進入高三,學習驟然緊張。女兒提出晚上不住校要走讀,說這樣不必在宿舍排隊洗澡,可以多一點時間學習,其二是回家睡得安穩,不受同學影響。理由很充分,要不答應,影響了成績責任承擔不起,就只能讓自己受累了。
這可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啊!晚上9點半,要準時在校門口等候,一早7點10分必須趕上學。哎呀,晚上節目啊,能推的盡力推掉;外地旅行呢,能讓的就全部讓了。每天早上沖出家門時,總是我緊張地開著車,女兒一旁快速地“補充能量”;晚上接回時也是如此,女兒就在車上邊吃夜宵點心邊和我閑聊幾句,以舒緩她緊繃的大腦。一到家,女兒就立即洗澡,“加班”一小時然后上床睡覺。一年里,生活基本上按這樣的流程進行,還要想著法子輪換食譜,傷腦筋啊!
我想,在迎接高考的戰役中,孩子是一線勇猛拼殺的戰士,家長始終就像推著獨輪車向前線運送給養的民工。記得臨近高考的一兩個月,戰況激烈,規定時間經常有變,今天一個電話說要“提前轉移”,明天又可能一個短信告知“推遲接應”,可苦了我這個當“民工”的。沒辦法,戰事就是命令嘛!這樣的時候,我就要求自己想像在戰爭年代,民工任勞任怨、不畏艱難的支前精神,往往會激勵戰士更加頑強的投入戰斗。
不瞞說,其實我自己沒做到多少,更多的只是這么想,或者說希望做得好一點。事情過去了,我卻在想,如果沒有高考多好啊!孩子們可以輕松地學習,家長可能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的事,不用為高考去經歷那么多的煎熬和磨難,社會也許會更加充滿快樂和喜悅。不是常有人在說,高考了怎樣?考上高校了又能怎樣?今年高考前的家長會上,女兒學校領導說,我提醒家長,高考只是孩子人生眾多選擇的一次選擇!是的,孩子今后的路還長,遇到的挑戰自然很多,所以,我們是不是該淡化一點每年的高考?不要為其所累,因為人生的理想是快樂、是平安……
女兒不在家,四周一片寂靜,原來的緊張的富有節奏的氣息,仿佛流失。女兒已經越過高考的戰壕,去迎接視野更大的戰役了,而把我留在昔日的戰場。一邊清理廢棄的裝備一邊陷入無盡的瞎想,也許這就是應了我經常對女兒說的那句話:你長大了,爸爸就會老了!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