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生"的錄取細節應公開
在今年高考作文中使用甲骨文等古文字寫作,被網友捧為“古文字達人”的黃蛉,曾拿著自己的428分高考成績單陷入了讀大學無門的境地。昨日,記者在四川大學錦城學院2009級開學典禮上發現,黃蛉出現在該校文學與傳播系新生里。此前,黃蛉曾應邀到湖南大學接受測試和專家面試,雖然專家們給予了肯定,卻因考分過低等原因最終沒有錄取。(9月16日《武漢晚報》)
黃蛉能用“古文字”寫出一篇近千字的高考作文,并得到古文字專家的肯定,這說明黃蛉在古文字方面確有專長。這樣的奇才,四川大學予以錄取,實屬情理之中的事。不過,四川大學如何錄取黃蛉的,經過了哪些程序,這卻讓人疑慮重重。要知道,備受關注和充滿爭議性的黃蛉,一度就像熱門公眾人物一樣為公眾關注,可是,輪到高校錄取他之時,相關的媒體報道以及信息披露卻戛然而止。如果不是有心的記者在四川大學的開學典禮上發現了黃蛉,其就讀川大一事恐怕至今都還是一個秘密。
四川大學是一個重點本科學校,黃蛉就讀的是“文學與傳播”專業,是本科。然而,黃蛉的高考分數卻只有428分,而今年四川省的普通高校招生錄取控制分數線,其文科本科第一批為540分,本科第二批為480分,本科第三批為451分。換言之,按照目前正常的錄取程序走,黃蛉以428分這個成績,無論如何是不可能就讀四川大學本科專業的。唯一的可能是,四川大學是通過特招的方式錄取的黃蛉。
作為大學,特招不是不可以,而我們的高招制度也不是不可以變革。對于那些確有專長特長的學生,高校通過特招的方式予以錄取包括黃蛉,這實在是高招制度改革的進步。但是,這個特招到底是怎么個“特”法?有關它的程序科學、合理嗎?其面向的是某一個人還是面向所有考生?試想,如果此次川大啟用的特招制度,只是針對黃蛉一個人,而其他有著特殊才能的學生就行不通了。那這種為一個人開綠燈的特招制度,必然會破壞社會起碼公平的。
在此,筆者絲毫不否認高校的特招制度及其相關改革,但是,這種特招及其改革要公開要透明,要讓這種制度面向所有考生,要走向陽光化。只有這樣的特招制度,才不會遭受質疑。但是,從目前四川省招辦、四川大學以及媒體披露的信息來看,人們無從得知黃蛉到底是如何進入四川大學的?甚至到底是按照一般招生程序錄取的還是按照特招的方式錄取的,都沒有一個明確的官方說法。這說明我們的招生工作不夠透明,不夠陽光,搞得像地下活動一樣神秘。
而像招生這種事關千千萬萬考生切身利益的大事,一旦相關細節和程序不夠透明,就很容易滋生權力尋租空間。人們至今記得湖南“羅彩霞事件”,羅彩霞,她就是最為典型的暗箱招錄之下的一個犧牲品。事實證明,招生工作一旦離開了公開透明,就很容易滋生腐敗。正因為此,作為提供公共資源的高校,其不管以什么樣的方式來招錄考生,都應該做到公開透明。唯其如此,才能遵守最起碼的公平原則。
也正因此,面對高考成績只有428分的黃蛉,四川省招辦和四川大學必須給公眾一個交代,到底是如何錄取黃蛉的。如果是按照正常程序走的,只有428分的黃蛉何以進入川大?而如果是走的特招程序,那川大啟用的這套錄取程序是否具有廣普性?換言之,既然黃蛉可以通過這種特招方式進入川大,今后出現了類似的奇才、偏才,是不是也可以通過同樣的渠道進入川大呢?甚至這種招生方法是否可以成為一種固定的制度?這些疑問,都需要四川省招辦和川大及時予以解釋和答復,否則,公眾真的無法消除心中的種種疑慮。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