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女生一曲進清華
初一的時候,張天慈的小提琴就已經過了10級,在業余選手里面已經是級別最高的了。也正是因為在小提琴上的優異表現,她被清華大學降60分特招錄取。7月26日,張天慈參加了清華大學藝術團交響樂隊在國家大劇院的演出,司職小提琴手的她當晚表現堪稱完美。作為一名尚未入校的2009級新生,演出之前,她其實只跟樂隊合練了一個星期。
6歲緣定小提琴
用張天慈自己的話來說,她和小提琴之間有著天生的緣分。在她6歲之前,說不清楚小提琴長什么樣,但6歲時第一次接觸小提琴之后,她對小提琴的喜愛便一發不可收拾。此后的12年,小提琴伴著她走過了每一天,見證了她走向每一個成功。
張天慈6歲的時候,當警察的媽媽覺得該讓她學一點什么。“沒有藝術細胞,生活就少了很多情趣。”一次,一個朋友帶著孩子來家里玩,無意中說到孩子正在準備小提琴考級的事。“小提琴音色很優雅,大小適中,擱在肩上也不費勁,應該適合張天慈。”
第一次親密接觸小提琴,張天慈就表現出了與眾不同。她學著老師的樣子,把小提琴的一段擱在肩上,久久不愿放下,一直到培訓課結束,她都不愿意離開。從此,張天慈開始了她的小提琴生涯。然而,時間一長,新鮮感消失之后,練習小提琴仿佛成了張天慈的累贅。因為處在基礎階段,她需要不停地重復練習一些曲目的片段,對一個喜歡嘗試新鮮事物的孩子而言,難免會感到枯燥和乏味。以至于張天慈8歲生日的時候,許下的生日愿望是,讓小提琴從生活里消失。
但是,看到張天慈兩年來的明顯進步,媽媽逼著她堅持了下來。12歲時,她拿下了小提琴業余選手的最高級別——10級。
社調獲政府認可
在常人的印象中,拉小提琴的女孩子都比較文弱,喜歡安靜和獨處,但張天慈卻是一個例外。
高二那年寒假,張天慈組織了一個社會實踐小組,調查錦州市民對錦州城南擴的看法。張天慈帶著小組的成員深入到多個社區做采訪和發放問卷,同時也去了多個政府部門,了解市政府對錦州城南擴的規劃。張天慈說,在社區做采訪時,他們特別注重一些上了年紀的市民的看法,“畢竟他們在這里生活了更長的時間,對這個城市有著更深的感情。如果他們對錦州南擴也是積極的看法,這才說明這些政策深入人心。”
跟小組的成員一起忙碌了大半個月后,張天慈整理出了一份兩萬多字的社會調查報告并提交給了市政府。“后來這個報告得了錦州市的社會調查報告一等獎。領獎的時候,主持人說,這個報告立意新穎,獲得了市政府的認可。”
在學校,張天慈是班長和校團委組織部長,經常在公眾場合演講。張天慈說,這增強了她的心理素質和與人交流的能力,“大概也是清華愿意降分錄取我的原因。”
西班牙名曲助成功
去年11月份,清華大學發布了將舉行文化藝術冬令營的消息,有意報考清華大學的藝術特長生經過嚴格選拔和認定后,根據等級不同,這些學生將在高考中享受下調20至60分優惠錄取的政策。張天慈第一時間獲知消息并進行了準備。
(責任編輯:杜嬋娜)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