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專業轉專業(2)
4月23日,北京交通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賈懷義做客京華時報“拼搏———2006高考咨詢熱線”時說,北交大學生在完成第一學期課程后,除鐵路特色專業和單位定向培養的學生以外,無需任何理由就可以有一次機會提出轉專業申請,然后在全校統一的時間內參加教務處及相關學院組織的各方面考試考核。考核合格的學生,可以獲得轉專業的資格。接收院系根據本學院的容納能力和學生的成績,確定轉入學生名額。據統計,該校每年轉專業學生約有100名左右。
山東大學招生辦的竇志強老師介紹說,山大學生只要在所學專業排名前10%就可以免試轉專業,其余的要通過考試轉。申請轉專業的時間主要是在一年級下學期。
也有一些高校是不允許學生轉專業的,如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等。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張潔說,該校不能轉專業是因為學校班級人數少,尤其語言學專業跨度大。
北京中醫藥大學招生辦負責人介紹說,該校有中醫學、中藥學、制藥工程、醫藥衛生管理、醫藥衛生法學等6個專業,學科的專業性很強,學生入校后不建議轉專業。“我們一般都是按照考生報考的專業來錄取的,如果因為分數問題需要調劑,我們會打電話咨詢學生的意見。另外,學生還可以通過主副修、跨專業選修等途徑來實現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轉專業有一定的條件和限制
雖然一些高校放寬了轉專業的標準和門檻,但不是每一個有意向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各高校情況不同,轉專業都有一定的條件和限制,如學生要提出申請、要通過相關測試與面試、即使考核合格也還要受到名額限制等。
首先是轉專業要得到雙方院系的同意,特別是院系和專業之間差異大的專業轉起來難度大。一般而言,轉入的學院要組織基礎學科和專業知識的考試;在本學院內轉專業,或者轉入冷門專業,相對容易一些;一些比較熱門的院系對轉入學生的成績要求很高,名額也少;對于文科學生轉到理科或者工科專業難度會更大,反之亦然。
其次是人數的限制。各高校對轉專業的名額都是有規定的,一般控制在全年級總人數的10%—20%,有的更低。據了解,蘭州大學規定各學院接收轉專業人數一般控制在全年級學生總人數的5%—10%之內。所以,要轉專業的學生即使考核合格,也還要面臨名額的競爭。
第三是對學生成績的限制。在采訪中,很多有轉專業經歷的學生都感嘆:成績好的轉專業就順利,成績不好的一般沒有機會,除非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據了解,大多數高校對轉專業的學生都要求成績優秀。西北工業大學招生辦的李俊鳳老師說,該校轉專業有三個條件:一是第一學年學習成績在本專業排名5%的學生可申請在全校范圍內轉專業;二是第一學年學習成績在本專業排名10%%可以申請跨學院轉專業,或者在所在學院范圍內轉。三是,文經法類學生不允許向理工科轉專業,文藝特長生、體育特長生不能轉專業。
現身說法:轉專業不容易
關桂峰是蘭州大學03級的學生,如今她已經順利通過了新華社的筆試和面試,即將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她是大一下半學期從社會學轉到新聞學的,可以說,在第二次選擇專業后,她的表現很優秀。
在談到自己轉專業的原因時,關桂峰說:“我高考的第一志愿就是新聞,結果被調劑到了社會學。那時候我們學校的社會學剛建立不久,師資力量、研究水平都一般,在學界影響力不足,我個人對社會學理論的學習也不是很喜歡,所以就想轉專業了。”
大一結束后,關桂峰按照學校轉專業的相關規定,向兩個院系提出了申請,因為成績優秀,她的專業轉得比較順利。關桂峰以前認為,文科是有相關性的,轉了專業學起來應該難度不大,但是轉入新聞專業以后,她發現情況和以前的想象有差距。因為大一沒學過新專業的課,所以關桂峰不但要補修大一的課,還要跟上新課進度,學習壓力很大,時間不夠用。另外,轉了專業就換了一個新環境,如何融進去,如何與新老師和同學交往,都面臨考驗。
“轉專業是不換宿舍的,所以除了上課,和新專業的同學接觸很少,如果自己再不主動,就很容易被孤立了。”關桂峰說,“所以轉專業要謹慎,一定對困難有思想準備。不能憑一時興起,因為理想化的愿望畢竟和現實有差距。”關桂峰勸誡說,要考慮清楚自己將來想怎么發展,是不是非轉專業不可?如果你事先只是對要轉入的這個專業,抱有簡單的好感,而不了解它是否真的適合自己,那是十分危險的。
相比于關桂峰來說,楊清海在轉專業這條路上走的就不是平坦之路了。楊青海在高考的時候,第一志愿報的是物理學,可是進校后學的是地理信息系統,這個專業是被調劑的。
大一入學的第二天,楊清海就去找了學校教務處負責人,提出自己要轉專業,因為他的興趣在物理。可是教務處的老師告訴他,要拿出以前物理方面的獲獎證明才行。如果沒有,就不能轉。“我當時就有點放棄的感覺,想著自己回去好好適應吧。不過到大一結束的那個學期,我掛了兩門專業課,就下決心一定要轉了。”楊清海說。
大一整整一年,楊清海幾乎都在學英語和數學,還聽了經濟、新聞、歷史等十幾個院系的課。“我發現自己對文科院系的課比較感興趣,可是這些課在考試的時候都需要大量的記憶,而我喜歡應用型的科目,經過一年聽課觀察,我還是決定轉到物理院去。”
(責任編輯:杜嬋娜)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